91育儿网
^
胡氏族谱_由胡传淮所纂修的胡氏族谱

解读百家姓胡姓。胡氏族谱,是由胡传淮所纂修的胡氏族谱。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

胡姓文化之胡氏族谱

《胡氏族谱》胡传淮纂修的胡氏的族谱,于2000年9月出版,已着录于《中GJ谱总目》,该族谱主要讲述先祖胡其祥,明末清初湖广麻城县孝感乡教子村人,生四子。其长子胡大国,清康熙后期迁居四川省蓬溪县文井场三台观,为本支胡氏入川始祖。今族人聚居于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梅垭村、罗戈乡石牛村等地。谱载宗祠、世系图、世传录等。

胡姓简介

胡姓得姓始祖胡公满所建立的陈国在今河南淮阳,胡姓,是一个中国人的姓氏,是一个值得自豪的贵姓、大姓,为帝舜之后裔。以胡姓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的多少排名第13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南宋时期的着名经学家和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安国;现代着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胡乔木;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广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胡春华等。

内容简介

《胡氏族谱》,胡传淮纂修,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胡氏族谱》编委会编,2000年9月出版。该书由《序言》《凡例》《正文》《编后记》组成,正文分八篇:第一篇《宗族源流》;第二篇《胡氏宗祠》;第三篇《字辈谱》;第四篇《世系图》;第五篇《世传录》;第六篇《着述》;第七篇《谱论》;第八篇《续后篇》。

图书序言

历史者何?赓续人类之生活,以求历史之资鉴。上古无文字,结绳以志之。自有文字来,便以字代之,故历史为人类共同生活之必要。木有本,水有源,人类则应知祖先之创业艰难,故慎终追远,孔子美之为民德,有深意也。江泽民同志1991年3月9日,致信李铁映、何东昌同志:要对小学生、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国者,人之积也。国情,即民情。大则国情,小则乡土民情,家族便是其中之一员。家族教育,必须要记载,方能知其源本。源之深者,流必长;叶之沃者,光必华;本之厚者,枝必茂。此族谱之应修也。我族自湖北迁蜀后,族谱虽经修纂,有的保管不善,亦已失传;有的在文化大革命中毁于火。如不重新加以修纂,则前人创业之辛苦、披荆斩棘、栉雨沐风、改造自然之丰功伟绩,无传也。

我族未入川前之世系、名人传记、传说,一概不得而知,只好付之阙如;单就入川后之事而言之。惟我胡氏,氏源卫妫,系出陈封,周武王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陈。数千载来,人才辈出,文人学士,不绝如缕;达官显贵,不绝于朝,此其远者。我族自前清康熙年间,由湖北麻城孝感迁入。先祖胡其祥公,未入川,膝下生四子:长大国,二大鹏,三大宗,四大海。二子、三子留在湖北。入川者惟我族大国公与四弟大海公。大海公入川后,落业南充县城郊之莲花池。大国公初来时,借居文井场之云台观附近八宝山,生活在那里,卒亦葬在八宝山。大国公生三子:长应秩公,落业罗戈乡石牛庙干柏树,置业不多,子孙不及二、三房之众;二应穗公,生一子廷栋,产业多至八个湾,不染世俗,在家修持,后落发为僧;三子应秋公,置业不多,生七子,即:廷福、廷禄、廷荣、廷华、廷富、廷贵、廷旭,故其子孙,嫌其业少,有的外出就佃,所以,今有几户只知姓胡,不知其先祖是谁。

清代民国时期,族人难以维持温饱,读书者甚少。族中较有威望者,有胡联芳,系耆英,其祝寿时,县上的儒学教谕张某,鸣锣唱道,打起高足灯笼,并赠以匾,名震一时。胡永蛟系武生,其子亦武生,在治喜酒时,很热闹,远近为之祝贺,名闻遐迩。胡家润,号恩溥,光绪年间为文井团总,乡人敬惮之。此有清中,我族之特出者。中华民国时,人口增多,温饱尚存问题,粮食产量低,只能辅以手工,维持不足。

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族人分得了田土,人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无冻馁之虞,其出类拔萃者,大有人在。胡传裕在乡上工作三十余年,勤于职守,人称其贤;胡传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擢至营长。胡传沛援越抗美作战八十余次,升为营长,转业于县上武装部门。胡传海在县上商业部门工作,曾任商业局长。胡世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经志愿军炮兵602团政治处批准为革命烈土。胡世民为民办教师三十余年,勤奋自学,评为中学一级教师,桃李满园,春风化雨,堪称师表。胡传淮先后毕业于绵阳师专和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在县政协主持我县文史工作。我本庸人,亦在一千五百多人竞争中考取四川省立南充高中,惜就业未成,故尔呆滞农村。此就族中之文化而言之,诚我族之佼佼者。至于族人生活,新旧社会,两个世界。昔日之茅舍陋巷,今成高楼大厦,电视、电灯昼夜通明,弦歌不缀。昔日之衣不蔽体,今则豪华备至。昔日之食不果腹,今则三餐肉食,水积于塘,粮满于仓,山清水秀,诚盛世也,故志之。

因我族之族谱失传已久,传淮在县上主持《蓬溪县志》、《蓬溪文史资料》编纂工作,欲将族谱来一次重修,以谱前人之丰功伟绩,以励后人之继往开来,索序于余。余现年七十有四,奄奄一息,风烛残年,故将我对族中史料所能记忆者,略言之以志不朽云。

图书后记

吾族世居麻城孝感,自清康熙年间迁蜀以来,历三百余年,凡十有二世。派衍荆楚,既根深而叶茂;支分蜀北,亦源远而流长。子孙繁庶,瓜瓞绵延,遂称文井巨族。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吾族旧有家乘,悉毁于兵燹。今逢盛世,修谱复兴。为保存家族史料、书载族人迁蜀创业之艰辛和取得的成就,经余提议,重修族谱,深得族人赞同。1998年至1999年,吾印制了编修《胡氏族谱登记表》,广泛征集族人史料,并访之耆寿,采诸见闻,既旁搜而远绍,复缕晰而条分。然而,雨残烟烬,旧牒不存,搜讨故策,渺不可得。从胡氏受姓始祖胡公满至其祥老祖以前之历代世系名讳,概无所知。大国公入川以来各代先祖事迹,亦感茫然,仅知其名讳而已。资料缺乏,给修谱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吾族迁蜀以来,繁衍十数传,生丁甚众,若再事迁延,不汇辑成册,恐年湮世远,不但祖宗之世系,久而渐忘;即一本之亲,亦视如路人矣!故余不揣固陋,董理其事,历经两年寒暑,修成新谱,存此崖略,使后世子孙知吾族姓之所由出、派之所由传。挂漏之处,俟异日有志续谱者补正之,幸甚!冀甚!

站在千年之交和世纪之交,愿吾族在新的千年、新的世纪里,发扬先辈入川艰苦创业之精神,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富强、族人过上更幸福美满的生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