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育儿网
^
“班干”也要“分猪肉”?

 

近日,广州市少年宫公布了对广州市898名小学生和387名家长进行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广州的孩子对“班干部”兴趣颇大,77%表示了有兴趣竞选班干部,只有10%的孩子明确表示不想竞选。同时,高达86.64%的家长明确支持孩子担任班干部,表现相当积极。

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小学班级里“班干”的头衔也越来越多了。一般来说,“班干部”主要是班长、中队长、小队长、文艺、体育、宣传委员什么的,然而现在,“纪律稽查小组长”、“收作业本负责人”、“喊口号领队”……五花八门的新式“班干”又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直击:班干名称花样繁多

“创新”为了鼓励进步:赵小鹏生性活泼好动,上课总是管不住自己。班主任陈老师一直拿他没办法。批评、罚站、找家长……小鹏似乎都不在乎。后来,陈老师想出了一种“正面鼓励”的办法——让小鹏当干部,学会“以身作则”,从而约束自己。因为当时班干部的名额都满了,陈老师就灵机一动,想到了“纪律稽查小组长”这个名词。“虽然是特设的岗位,但这个方法确实奏了效。”陈老师说,自从当上了“纪律稽查小组长”,小鹏很少搞小动作了,在监督同学们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特殊班干”特殊用途:和陈老师一样,白云区某小学三年级的林老师也为班里的学生“创造”了不少班干名称。刘小笛同学聪明伶俐,可就是不爱写作业。同学们见小笛老不交作业,难免暗地里议论嘲笑,这使得小笛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心理专家的建议下,林老师为小笛创造了一个“收作业本负责人”的班干称号,让小笛每天负责收作业。这下,小笛不好意思不写作业了,问题得到了解决。

应付“求情”无奈之举:记者采访发现,也有一些班干部是老师为了应付家长的“求情”而设立的。倩倩喜爱唱歌跳舞,也很愿意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可是班里的“文艺委员”位置已经有别的同学在任了,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倩倩爸爸找到了班主任杨老师,希望能给倩倩一个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杨老师不好拒绝,就想到,每天操场上同学们排队进教室的时候,其实可以有一个“喊口号领队”,倩倩的嗓音洪亮,干这个合适。自从当上了“喊口号领队”,倩倩每天很早就去学校。

家长看法:有人赞同,有人拍砖

虽然班级里老师创新出的各种“特殊班干”起到了它的作用,可在其他同学和家长的心目中,却也有着不同的想法。

“特殊政策”是为鼓励:李先生觉得,老师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孩子。孩子能在鼓励下进步,事实也多次证明了这种效果。“小孩子如果觉得自己是老师的小帮手,会非常开心,还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好。”

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刘小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其实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班里有个一官半职,不为别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些锻炼,更受老师的重视,能和同学多交流。但班干的职位又只有那么几个,老师只好想出了更多的名头,这也是无奈之举吧。”

班干名称“太多太复杂”:四年级的卢峰同学有不同的想法。“现在班级里几乎有一半的同学都有‘官职’了。什么‘检查卫生负责人’啊、‘带头发言先进分子’啊、‘最有爱心的同学’啊等等,有时候都记不得谁是干什么的了。”

“有时候,班干部彼此之间还会‘争权’,比如,班长现在就不能管纪律了,因为这个归‘纪律稽查组长’管。而如果这两个同学平时有矛盾,‘纪律稽查组长’甚至会想办法整整班长……搞得乌烟瘴气。”

班干也要“分猪肉”?在外企工作的黄先生觉得完全没必要非要孩子当班干。“本来嘛,‘班干’就是给那些表现优异,喜欢承担责任,也希望得到更多锻炼的孩子们当的。可是,不喜欢有太多束缚的孩子也未必就是‘坏孩子’。如果一个班里人人都是班干,不是限制了孩子们的自由发展么?有的孩子就只喜欢单纯、自在的生活又如何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