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育儿网
^
小儿肠套叠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多见于肥胖健壮的2岁以内婴幼儿,为突然发病。肠套叠可致腹部绞痛,表现为原先安静的患儿突然出现明显烦躁不适,可有全身强直。双腿向腹部屈曲,表情痛苦,症状突发突止;无法表达的小婴儿则出现阵发性哭吵,发作间隙表现正常或安静入睡。随着病情进展,腹痛间歇可出现淡漠、嗜睡。常见呕吐,开始为不消化食物,继而吐胆汁样物,呕吐后可有全身扭动,屏气表现。肠套叠初期,结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压升高,患儿排出少量正常粪便,后期粪便中出现血迹,随之因肠缺血坏死而排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

体格检查:早期生命体征平稳,腹痛发作时,可听到亢进的肠鸣音。发作间歇期触诊可有右下腹平坦空虚感,这是由于盲肠和回盲部套入横结肠至右上腹所致;此外还可触及部位不固定的包块。因一侧肠系膜及血管牵拉,肿块通常呈弧形。肛指检查可能发现血迹或带血的黏液。症状持续时间越长,出血量越大。

梗阻时间过长的患儿可能出现脱水及菌血症,导致心动过速和发热,偶见低血容量性或感染性休克。  小肠套叠比较少见,多见于儿童,有时也可见于婴幼儿。极少数腹部手术后,肠功能紊乱恢复期可发生小肠套叠。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即腹痛、呕吐、不排气亦不排便,多无血便,腹部肿物不易触到,在镇静或麻醉下偶可摸到肿物,位于脐周呈腊肠样或海螺状。

慢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儿童,病期较长,多在10~15天。主要表现为腹部肿物,偶有部分性肠梗阻症状。除腹痛外偶有呕吐,很少有血便,症状较缓和。多为回结型肠套叠,多继发于肠管器质性病变,如肿瘤、息肉、梅克尔憩室、阑尾内翻、蛔虫症等。腹软不胀,于右上腹触及有弹性的肿物,比较固定。

复发性肠套叠中,原发性肠套叠手术后复发率2%~3%,非手术治疗灌肠复位者复发率稍高,多为黏膜下淋巴结肿大及盲肠部不固定所致。继发性肠套叠复发率20%,肠管病变如息肉、肿瘤、梅克尔憩室为其诱发因素。可多次复发,复发后的临床症状与第一次相同。

婴幼儿肠套叠有典型症状者一般诊断不困难。临床上有阵发性腹痛、血便及肿物三者存在即可确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