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育儿网
^
从理解到自由——摘自孙瑞雪著爱和自由(下)
遗憾的是很多大人没有这样的耐性。我们越来发现,在生活中,不管是大夫,还是老师,都很难容忍让孩子自由、快乐地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成人嫌麻烦,很简单,一个像木偶一样的孩子对成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成人愿意做什么事很快就能完成。可是一个在自由中的孩子我们要付出大量的工作、精力和时间。成人大多不愿把时间放在孩子身上,挣钱重要,看电视重要……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在人的一生中,拿出六年给孩子,并通过孩子发展自己,是最有价值的。我们能肯定的是我们就在这种工作中一分一秒的成长,孩子也在这种生活中一分一秒的成长。只有付出心血,让成长一分一秒的积攒起来,才可能造就出一个非常成功的孩子。

成人的错误具有惊人的普遍性,我今天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真正是“老得掉牙的故事”。在公园的拐弯处,有一个妈妈正在给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买饼子。这个孩子就抓着饼子死不放,妈妈也抓着饼不放说:“你吃不了这么多,这样会浪费的。”可这个孩子就是抓着饼不放,说:“我能行,我能行。”但他妈妈就不给他。我站在那儿看着他们的争执,看来一时还无法解决,我才骑上车走了。为什么这是个老掉牙的故事呢?这个母亲以为孩子很贪心,一个饼子他吃不完,却要整块的。在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好多孩子身上发现了这种情况:孩子要一个整块,不要半块。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开会讨论,当老师把每个班的情况都说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儿童对事物有一种“坚定地追求完美”的审美观。他的审美要求远远超过成人,比如说厕所里有水锈,便池里有黄色的水锈,孩子就不上那个厕所。

当成人不理解孩子的某些做法,而孩子却哭着坚持时,甚至每天都在重复类似的情况时,我们难道不能问个为什么吗?为什么?难道是太贪心、浪费。不!不要用这种消极的想法想孩子。当你不知如何办时,给孩子自由难道不是个好办法吗?是的,尤其在儿童小的时候,正好是他的审美观念形成和建构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提供这个(建立审美的)条件和机会。

就是说宁可让他“浪费一点”也不能破坏孩子的这种完美的追求。因为这个时候节俭的观念还不能在他心龄中形成,但是审美的观念正是孩子发展的关口,一定要帮他建立起来。儿童在小的时候哭是绝对有理由的,而且他的那种感觉、感想是很奇妙的,很美好的。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期间,一个是建立儿童完整的人格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另一点就是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审美观建立的好坏,是决定孩子从小到大是否能远离丑恶和犯罪的关键,也就是说审美在某种成度上是一种道德观。这些事情从根本上讲,就是儿童发展中的自由有些时候孩子要发展什么我们知道,那是经过客观的谨慎的研究才知道的,它需要儿童发展的很多专业的背景知识,需要我们对孩子的深深的爱。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几乎是一无所知,了解儿童真的很难,有个孩子蹲在一个树坑里,那树刚好容下他蜷伏,他就蜷卧在里面,背上背着一只兔子,坑口盖上一块纸板,里面的空间因为太小而使他一动不能动,可他就在里面趴半个小时外面还有个小护卫。然后他们急不可耐的轮换着,你说奇怪不奇怪!他们在发展什么呢?我们不知道,但孩子们喜欢这个游戏。

只要给儿童自由。有了自由儿童就摆脱了我们狭隘的界限。有了自由儿童就去自动施行我们想不到也不理解的“神奇”的发展方式。

蒙特梭利说,当一个人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他能够长久的沉思,他能够浪漫的联想,在这个时候如果远处钟声传来的话,那么他这种感觉会更好的加深,像诗一样。蒙特梭利说,一个优秀的蒙特梭利教师,她的杰出点就在于,当这个孩子正好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个钟声,能够把这种美好的感觉加深。 我在我的儿子身上也发现了这种“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有一次我给了他一个大的豆沙饼,然后我说:“让妈妈吃一口吗?”他说:“可以”我就用手掰了一块,他把饼子扔掉,躺倒就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我当时特别奇怪,他答应给我了,为什么还这样?我说:“你不要哭你不要哭,妈妈再给你换一个。”我就给他换了一个。他立刻站了起来,说:“妈妈,这次吃。”我就在他那个饼子边上慢慢的咬了一口。他笑了,说:“这次对了。”然后他用手在饼子边缘做了个手势,意思是这次是咬的,不是掰的。掰意味着破坏了一个整体和完整,咬一口却不算破坏。一个在审美情趣方面很高雅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很平庸,也不会很野蛮,更不会很庸俗。他的整个人生基础和结构就建立起来了。所以要作一个蒙特梭利老师,要作一个好的家长就要特别尊重孩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