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育儿网
^
细数家庭教育的5大误区

  毫无疑问,为父母者都想做一个好父母,都想在家庭教育中少犯一些错误。但由于家庭教育是综合性极强的科学,也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艺术,所以,即使父母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有积极的教育意识,在家庭教育中依然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以下的教育误区在大量的家庭中都存在着,甚至在父母都是教育专家的家庭也不例外。

细数家庭教育的5大误区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偏离了方向

  现在有些人对家庭教育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典型的表现是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就是教育孩子读书、写字、画画、弹琴等,这实际上是把内容丰富的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和文化知识学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离开孩子实际,父母的期望只能使孩子的发展偏离方向。学校已使孩子肩上的书包超过负荷,父母还要无休止地强制孩子上什么智力开发班学科强化班周日补课班,什么南方测试卷北方复习题统统塞给孩子,完全剥夺了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天真的青少年失去了自己飞翔的天地,知识的殿堂变得阴森可怕。一次次考试完毕,孩子手捧考卷接受父母的审判,孩子考的不好,父亲呵斥打骂,母亲哭闹不止。这种肉体、精神的过度折磨,使多少孩子的学习兴趣被扼杀,多少孩子的思维陷入凝滞,心灵扭曲。过高的期望引出了孩子离家出走者有之,引出夏斐那样被亲生母亲活活折磨至死者有之。

  2、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制约了孩子成长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含在口里怕烫着,吐出来怕冻着,这是很多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形象写照。生活富裕了,父母能不爱自己的孩子?!有多少家长懂得营养科学?!再加上电视广告的诱惑,于是乎娃哈哈、醒神液、黄金撘挡、蜂王浆、生命一号等营养品,把孩子们灌输成了身高与体重不成比例的肥胖儿;过多的照顾,使得孩子四肢不勤,体质虚弱。

  对儿童生活过度关心和照顾,实际上剥夺了儿童独立学习、独立做人、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如果儿童总是在家长保护下生活,主体意识就会萎缩,而变成一个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犹如雏鹰禁止飞行,而只能成为一只小鸡。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又如何去面临复杂而严峻的现实生活呢?又怎么能期望一个事事都要别人照顾的人成为GJ之栋梁呢?

  3、过多限制、过多干涉阻碍了孩子潜能的释放

  1989年南京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名铁路职工,胆小怕事,为了避免自己的三个孩子出门惹事生非,遭人欺侮,竟将他们从小就锁在家里,最长的竟达十几年,使孩子和外界彻底隔离起来,原本正常的三个孩子因此几乎成为白痴。虽然没有普遍性,但对儿童行动自由的过多干涉、约束和限制的父母是大有人在的。诸如父母要求孩子不要玩水、不要爬树、不要上街、不要夜晚出门、不准看电视、不准同异性交往、不准看小说、不准下棋、跳舞、踢球等等,可以说在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来自父母不同程度的约束、干涉,甚至连日记、书信、交朋结友都要受到父母盘查甚至监督。显然,如此这般,孩子潜能自然得不到的应有释放,也不可能有健康的成长。

  4、过多欣赏、过多表扬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在有些家长非常注重自己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家庭教育中也追求所谓的艺术性,也搞什么愉快教育、激励教育。然而,其中家长并没有把握教育的真谛:生活就是教育,酸甜苦辣,全是营养。过多欣赏孩子成长,过多表扬孩子,对孩子成长中的负面问题视而不见,一味迁就,遮蔽了许多挫折教育的良机。我们看到:现在的很多孩子可能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智力发展也不错,但承受不了批评,缺乏情感,缺乏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一颗温暖而丰富、纯洁而清新的心灵,心理不够健康。

  5、过多同情、过多体谅影响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最辛苦的是孩子!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同情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体谅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过多同情、过多体谅则会使孩子良好的习惯失去连续的滋养。

  习惯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这是全球销量超亿册《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的作者肖恩·柯维的名言。然而,在更多的中GJ庭中,恰恰轻视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培养。

  我非常喜欢这样几行诗:

  思想成为行为的伙伴,

  就有了行为的丰满舒畅;

  行为伴随积极连续的滋养,

  习惯就在滋养中成长;

  习惯接受生命的张扬,

  性格就有健康向上的力量;

  性格注入人文的能量,

  生命就有永恒的激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