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痢疾的治疗方法
2016-09-16 12:38:03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见,在儿童时期也可以发生。那么小儿患痢疾后,该如何治疗呢?
⑵复方新诺明(百炎净):此药与痢特灵合用,增强疗效。注意此药有成人片和儿童片之分。儿童片的1片量相当于成人片的1/4。其用量为:12岁以上儿童,每次口服成人片1~2片(服第1次的剂量要加倍),每日2次;6-12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2-4片,每日2次;2-6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1-2片,每日2次。在没有儿童片的情况下可服成人片,但要注意成人片1片等于儿童片4片。服药时间应在早晚饭后。3-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需两个疗程以上时,应加服适量碳酸氢钠(小苏打)。小儿服碳酸氢的用量计算公式:0.1克×年龄(岁)÷3=每次的用量。每日服3次。碳酸氢钠片剂的规格有两种,一种每片0.3克,另一种每片0.5克。服碳酸氢钠的目的是避免或减轻复方新诺明对肾脏的损害。注意事项:早产儿、不足3个月的婴儿、肝肾功能不良者、磺胺过敏者,均应禁用复方新诺明;酵母片、乳酶生及其它助消化药均不可与复方新诺明合用。碳酸氢钠不可与维生素C合用。服药期间要多饮水。
⑶磷霉素钙:用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分3-4次口服。除患肝病者应慎用外,尚无其它禁忌。
⑷肠炎灵:是一种高效抗菌收敛药。用量按成人量(每日4粒,1次服完)根据折算方法计算。服药期间尿液为红色,停药后恢复正常。
⑸硫酸庆大霉素片剂(正泰霉素):口服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分3-4次服用。(片剂为每片40毫克)。该品有一定的毒性反应。超过正常剂量,用药时间太长以及肾功能不全的病儿可发生肾毒反应。新生儿和早产儿也容易引起肾毒反应。在治疗剂量下只有个别小儿出现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尿内出现红细胞和管型,甚至急性肾衰。亦可对第Ⅷ对颅神经产生损害,对耳前庭的损害大于对耳蜗的损害,主要与剂量太大、肾功能不全有关。病儿主要表现为头昏、眩晕、耳鸣等,以上两种不良反应一般发生在用药5~10天,及早发现停药则为可逆性。因此,用药必须掌握正确剂量和间隔时间,严格遵医嘱执行,切勿盲目加量。小儿痢疾初期不可用止泻药,如易蒙停、鞣酸蛋白、矽炭银、止泻片、炭片等。应注意多饮水、多排便。
药物组成:川连3--6g,黄芩log,黄柏l0g,苦参l0g,椿根皮l0g煨木香6g,炒白芍6g,乌梅炭6g,双花炭15g,地榆炭15g,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成150—200ml,频频饮服。适应病症贺氏菌引起的小儿急性痢疾。症见下利频繁、便中脓血、里急后重,伴发热、腹痛、哭闹烦躁等。评按本方在清热利湿、调和气血的基础上,着重加解毒、止痢之法,辨痢疾发生之由。湿热素蕴为本,复感时毒为其标,故遣方用药应时刻不忘解毒杀虫,同时顾及痢久伤阴,在大剂清热、利湿、解毒基础上,伍以涩肠上痢之品,既可及时止痢,又可避闭门留寇之嫌。本方以川连、黄芩、黄柏清热利湿;苦参、椿根皮燥湿解毒杀虫;木香、芍药调气和血;双花炭、地榆炭、乌梅清热、凉血、解毒、涩肠止痢。诸药合用,齐奏清热利湿、调气和血、解毒止痢之功,而此功效正与湿热痢疾发生之病机相契,是故用之效捷。
方二:三黄止痢汤
药物组成:生大黄log,黄柏log,槟榔log,木香log,焦山楂log,枳壳log,黄连3g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煎成200-300ml药液,分次频服,治疗期间忌服生冷、油腻之晶。适应病证小儿急性痢疾,证属湿热型。症见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稠粘气臭,日十数次或数十次不等,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干而苦而粘,舌苔黄腻,脉滑数或伴发热等。评按本方依通因通用之法,以泻止痢。痢疾一病,概由湿热与食滞久阻于肠腑,以致大肠传导失司,通降不利,气血壅滞,血络受伤而成痢疾。方中大黄为主药,意为荡涤肠胃除积垢,推陈致新。《本草纲目》谓其能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辅以黄连、黄柏清热燥湿;配木香、槟榔、枳壳以疏利肠道之气滞而除后重;焦山楂为佐以消食导滞。诸药合用,通腑滑肠而达到止痢的目的。从此可见,用三黄止痢治疗,颇有良效。
方三:加味椒艾丸
药物组成:乌梅9艾叶9川椒槟榔15g黄芩15g黄连9g
制剂用法:上述各药用剂量根据患儿年龄而定,每日1剂,水煎服。幼儿可分数次服完。煎法:以一定量水浸泡药5分钟。用武火煎开,改文火煮20分钟,煎取药液少量频服。适应病症:由织内阿米巴引起的小儿急性痢疾。评按本方是在孙思邈《千金要方》椒艾丸的基础上加入黄连、黄芩、槟榔而成。椒艾丸原为温性药方。加味椒艾丸则成为寒温并用之方。方中椒、艾、姜温暖脾胃;连、芩燥湿消热;槟榔行气消滞;乌梅、赤石脂敛肠止痢。且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椒、艾、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连、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全方寒温并用,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药证相符,故用之效捷。
方四:三黄秦芍汤
药物组成:黄连6g,黄芩log,当归log,秦皮tog,白芍log,白头翁12g,广木香5g,大黄5g,甘草5g,制剂用法每日1剂,煎取250ml左右药汁,分3次微温保留灌肠。
适应病证:小儿急性痢疾。临床上均为急性发作,泻下物以红白粘冻为主,次多量少,便前哭闹不安,较大儿童自诉腹部疼痛,伴不同程度发热等。
评按:本方药味大多苦寒,小儿口服往往不易接受,且容易引起呕吐,灌肠法可免小儿服药之困难,同时还能针对病位、直达病所。药液被肠粘膜直接吸收后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故取效卓捷。方中黄连、大黄、黄芩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解毒作用;白头翁、秦皮则加强三黄清热解毒之力;当归具有行血止血的作用,行血则脓便自愈;木香导滞调气,调气则后重自除;白芍、甘草能缓急止痛、调和气血,善治腹痛。因此,全方共奏清热解毒,调气行血之功,为治湿热积滞诸证之良方,尤其对湿热痢颇佳。本方药用寒凉,故对寒湿痢和虚寒痢效果不佳,临床当辨证使用。
治疗小儿痢疾的西医方法
⑵复方新诺明(百炎净):此药与痢特灵合用,增强疗效。注意此药有成人片和儿童片之分。儿童片的1片量相当于成人片的1/4。其用量为:12岁以上儿童,每次口服成人片1~2片(服第1次的剂量要加倍),每日2次;6-12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2-4片,每日2次;2-6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1-2片,每日2次。在没有儿童片的情况下可服成人片,但要注意成人片1片等于儿童片4片。服药时间应在早晚饭后。3-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需两个疗程以上时,应加服适量碳酸氢钠(小苏打)。小儿服碳酸氢的用量计算公式:0.1克×年龄(岁)÷3=每次的用量。每日服3次。碳酸氢钠片剂的规格有两种,一种每片0.3克,另一种每片0.5克。服碳酸氢钠的目的是避免或减轻复方新诺明对肾脏的损害。注意事项:早产儿、不足3个月的婴儿、肝肾功能不良者、磺胺过敏者,均应禁用复方新诺明;酵母片、乳酶生及其它助消化药均不可与复方新诺明合用。碳酸氢钠不可与维生素C合用。服药期间要多饮水。
⑶磷霉素钙:用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分3-4次口服。除患肝病者应慎用外,尚无其它禁忌。
⑷肠炎灵:是一种高效抗菌收敛药。用量按成人量(每日4粒,1次服完)根据折算方法计算。服药期间尿液为红色,停药后恢复正常。
⑸硫酸庆大霉素片剂(正泰霉素):口服剂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分3-4次服用。(片剂为每片40毫克)。该品有一定的毒性反应。超过正常剂量,用药时间太长以及肾功能不全的病儿可发生肾毒反应。新生儿和早产儿也容易引起肾毒反应。在治疗剂量下只有个别小儿出现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尿内出现红细胞和管型,甚至急性肾衰。亦可对第Ⅷ对颅神经产生损害,对耳前庭的损害大于对耳蜗的损害,主要与剂量太大、肾功能不全有关。病儿主要表现为头昏、眩晕、耳鸣等,以上两种不良反应一般发生在用药5~10天,及早发现停药则为可逆性。因此,用药必须掌握正确剂量和间隔时间,严格遵医嘱执行,切勿盲目加量。小儿痢疾初期不可用止泻药,如易蒙停、鞣酸蛋白、矽炭银、止泻片、炭片等。应注意多饮水、多排便。
治疗小儿痢疾的中医方法
方一:十味止痢汤药物组成:川连3--6g,黄芩log,黄柏l0g,苦参l0g,椿根皮l0g煨木香6g,炒白芍6g,乌梅炭6g,双花炭15g,地榆炭15g,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成150—200ml,频频饮服。适应病症贺氏菌引起的小儿急性痢疾。症见下利频繁、便中脓血、里急后重,伴发热、腹痛、哭闹烦躁等。评按本方在清热利湿、调和气血的基础上,着重加解毒、止痢之法,辨痢疾发生之由。湿热素蕴为本,复感时毒为其标,故遣方用药应时刻不忘解毒杀虫,同时顾及痢久伤阴,在大剂清热、利湿、解毒基础上,伍以涩肠上痢之品,既可及时止痢,又可避闭门留寇之嫌。本方以川连、黄芩、黄柏清热利湿;苦参、椿根皮燥湿解毒杀虫;木香、芍药调气和血;双花炭、地榆炭、乌梅清热、凉血、解毒、涩肠止痢。诸药合用,齐奏清热利湿、调气和血、解毒止痢之功,而此功效正与湿热痢疾发生之病机相契,是故用之效捷。
方二:三黄止痢汤
药物组成:生大黄log,黄柏log,槟榔log,木香log,焦山楂log,枳壳log,黄连3g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煎成200-300ml药液,分次频服,治疗期间忌服生冷、油腻之晶。适应病证小儿急性痢疾,证属湿热型。症见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稠粘气臭,日十数次或数十次不等,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干而苦而粘,舌苔黄腻,脉滑数或伴发热等。评按本方依通因通用之法,以泻止痢。痢疾一病,概由湿热与食滞久阻于肠腑,以致大肠传导失司,通降不利,气血壅滞,血络受伤而成痢疾。方中大黄为主药,意为荡涤肠胃除积垢,推陈致新。《本草纲目》谓其能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辅以黄连、黄柏清热燥湿;配木香、槟榔、枳壳以疏利肠道之气滞而除后重;焦山楂为佐以消食导滞。诸药合用,通腑滑肠而达到止痢的目的。从此可见,用三黄止痢治疗,颇有良效。
方三:加味椒艾丸
药物组成:乌梅9艾叶9川椒槟榔15g黄芩15g黄连9g
制剂用法:上述各药用剂量根据患儿年龄而定,每日1剂,水煎服。幼儿可分数次服完。煎法:以一定量水浸泡药5分钟。用武火煎开,改文火煮20分钟,煎取药液少量频服。适应病症:由织内阿米巴引起的小儿急性痢疾。评按本方是在孙思邈《千金要方》椒艾丸的基础上加入黄连、黄芩、槟榔而成。椒艾丸原为温性药方。加味椒艾丸则成为寒温并用之方。方中椒、艾、姜温暖脾胃;连、芩燥湿消热;槟榔行气消滞;乌梅、赤石脂敛肠止痢。且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椒、艾、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连、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全方寒温并用,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药证相符,故用之效捷。
方四:三黄秦芍汤
药物组成:黄连6g,黄芩log,当归log,秦皮tog,白芍log,白头翁12g,广木香5g,大黄5g,甘草5g,制剂用法每日1剂,煎取250ml左右药汁,分3次微温保留灌肠。
适应病证:小儿急性痢疾。临床上均为急性发作,泻下物以红白粘冻为主,次多量少,便前哭闹不安,较大儿童自诉腹部疼痛,伴不同程度发热等。
评按:本方药味大多苦寒,小儿口服往往不易接受,且容易引起呕吐,灌肠法可免小儿服药之困难,同时还能针对病位、直达病所。药液被肠粘膜直接吸收后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故取效卓捷。方中黄连、大黄、黄芩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解毒作用;白头翁、秦皮则加强三黄清热解毒之力;当归具有行血止血的作用,行血则脓便自愈;木香导滞调气,调气则后重自除;白芍、甘草能缓急止痛、调和气血,善治腹痛。因此,全方共奏清热解毒,调气行血之功,为治湿热积滞诸证之良方,尤其对湿热痢颇佳。本方药用寒凉,故对寒湿痢和虚寒痢效果不佳,临床当辨证使用。
相关阅读
-
讨厌的腮腺炎远离宝宝吧
-
小孩急性喉炎严重吗 小孩急性喉炎的早期症状
-
小孩急性喉炎严重吗 小孩急性喉炎的早期症状
-
怎么提高孩子抵抗力 孩子总是发烧感冒怎么办
-
孩子发烧后马上喂药好不好 孩子发烧怎么退烧
-
这些行为对孩子来说其实是溺爱 正确爱孩子让孩子成长
-
婴幼儿便便放屁是什么原因 如何改善小孩爱放屁
-
秋天湿疹宝宝怎么护肤 一岁湿疹宝宝护肤步骤过程
-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自律独立的人 什么样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自律的孩子
-
宝宝秩序敏感期有什么用 秩序敏感期的重要性
-
小孩子思想教育要注意的四点 影响孩子一生的四种思想
-
宝宝肛门特别红是上火了吗 宝宝屁股颜色深是什么原因
-
宝宝睡眠不足会影响身高吗 如何让孩子早睡
-
宝宝不吃辅食怎么办 不吃辅食解决办法
-
春节给宝宝吃什么零食好 春节宝宝零食挑选原则
-
父母肥胖子女肥胖概率大吗 父母肥胖对子女有影响吗
-
为什么宝宝睡觉喜欢高举双手 宝宝睡觉高举双手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