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在先。”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文章的成败,理所当然是阅卷老师关注的重点。近几年来,中考作文特别是话题作文的“立意自定”本意在于减少束缚,给考生张扬个性、展示文采提供舞台。遗憾的是有人便由此认为就可以淡化主题,轻视立意了。要知道,主题深刻、高远、新颖,永远是衡量文章质量高下的重要依据。欲在中考作文“亮出自我风采”的考生,对文章的主题依然要“特别关注”。审题时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勇于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独特认识,使之成为文章的第一得分亮点。
一、仔细推敲:让主题以鲜活见长
每每欣赏中考同一话题甚至同一命题的优秀作文,不仅在选材上各不相同,而且主题也大相径庭。对于同一文题,主题同样具有多重性、广阔性。考试中,有些同学由于思维定势,想不出好的主题;有些同学疏于思考,提笔就写自己熟悉的材料和容易想到的主题;也有不少考生求稳心理作怪,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至于主题平庸毫无新意。面对考题,我们应该开启思维,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多拟定几个立意方案,然后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鉴别,从中找出一个平日少见而又合乎文题要求的见解作为文章的主题,并以此作为选材、构思和行文的依据。
如2005年山东莱西市中考以“拒绝”为话题,《我第一次对母亲说“不”》、《拒绝流行》、《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苦难》三篇作文在同类作文中脱颖而出,新颖的主题让阅卷老师击掌叫好。《我第一次对母亲说“不”》叙述了自己拒绝母亲让“我”继续撒谎骗取老师信任的经历,表达了要拒绝父母的溺爱,做一个大写的“人”的愿望。《拒绝流行》在人人都追逐流行,以流行为时尚的世风下,小作者鲜明地提出了流行就是盲从,流行阻碍创新之路,振聋发聩,让人耳目一新。而《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苦难》,以小作者自己到大西北的亲身体验为载体,最后以“拒绝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将无从谈起”的思想结束全文,发人深思,同样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2005年湖南怀化以“读书”为话题,一学生罗列了以下主题:1. 读书可以光宗耀祖;2. 读书是身份低微的人逃脱苦难的捷径;3. 读书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4. 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地修身养性、完善自我;5. 读书不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也是掌握建设GJ本领的需要。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第1、2主题过分强调自我,格调不高;第4、5主题主题高远,格调高昂,以此为文的中考作文得到老师好评,得分较高。
要说明的是,要想文章主题深刻、高远、新颖,一方面要勤于读书,开阔视野,一方面要善于观察,勤于思索,但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训练。
二、纵向挖掘:让主题以深刻取胜
文章主题的深刻表现在:一方面在对于同一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往往要高远得多,主题思想提炼深刻,也得益于作者对题材的社会意义反复研究、比较鉴别,是思想认识深入的结果。一般说,写人为主的文章,应该找出支配人物一切言行举止的思想根源和精神动力;写事为主的文章,应该找出事件的思想意义中最具现实价值的那一部分来。如,在宣传张海迪崇高事迹的系列报道中,很多文章只报道了张海迪的感人事迹,而《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力量的源泉》的文章,却独辟蹊径,挖掘了支撑她残疾身躯的精神动力:一个小孩子的鲜活生命因无医生治疗而死亡激励她从此发奋学医;孤寂苦闷时的自杀未遂使她明白了生命的脆弱、生命的重要和自己要承担的家庭责任;他人的感激也让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体会到奉献的幸福。这是张海迪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这样的主题显然要比其他报道深刻新颖得多。
无独有偶,2005年安徽某地中考作文以“改变”为话题,很多同学的文章以“生活环境改变了”、“学习环境改善了”、“家人或同学性格或习惯改变了”等为主题。有不少同学透过改变的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借此讴歌“党的‘三农’政策”,是“地方经济的腾飞,地方党委和政府重视”的结果。近几年,有不少同学关注老年人的系列变化:衣着的变化,饮食习惯的变化……聪明的作者却极力发掘出引起老人行为习惯变化的最本质的东西——思想观点的变化来写文章,主题新颖而深刻。
三、反线切入:让主题以独到启思
对于某一种现象或问题,大多数人都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果我们在一番思考后,能提出与传统、与世俗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这样的文章,无疑会因为新颖独到的主题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譬如一般人都认为,要想成功,就要积极进取,不断追求,永不放弃;而你却反向切入,鲜明的提出:要取得成功,就要学会放弃。这里的“放弃”可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想成功,就要目标专一,信念坚定,就要放弃很多美好的享受,放弃安逸的生活;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开掘:追求成功,我们就要善于放弃。人生不可能只有一个目标,当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不能实现时,要慎思所追求的目标是否与自己的能力相差甚远,苦苦追求而不得,理智的学会放弃,比“咬定青山不放松”,比碰“南墙”后还不知道回头更有智慧。在审视我们的能力和实力的情况下,重新确定奋斗目标,或许就能成功。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变换视角天地新。2004年湖北宜昌中考以“中外文化”为话题构思的。当众人都提出要善待传统文化,都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遭到外来文化冲击而深深忧虑旦大发感慨时,《当京剧遭遇摇滚》却力排众议,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另一条道路,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恰当的注入外来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从而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同样,2005年某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是以“对学生的评价”为话题,在众人都为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大唱赞歌的时候,也有考生反面立意,鲜明提出“仅有‘甜’是不够的”观点,一针见血指出了“甜”的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论据详实,论证充分,令人耳目一新。也有同学一针见血地提出更振聋发聩的观点:“来点惩罚教育,如何?”历诉了中国教育在赏识教育和鼓励教育方面所走的极端,“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几乎都生活在家长、邻居和老师的赞美声,特别是学校实行‘学生评教’以来,老师几乎不愿也不敢批评学生,造成的恶果是我们没有了一点宽容;我们已容不下一丝批评;我们的心理是如此的脆弱;我们的意志力是如此的不堪一击……”,阅卷老师无不为考生独到新颖的观点而叫好。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反向立意,一定要出入适当,进退有度,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而且不能与思想、道德等相悖。
四、聚焦时代:让主题以新颖张扬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少考生触角敏锐,他们深入生活,关心时事,总能在第一时间里以中考作文及时而巧妙的切入现实生活,或者提出对某类社会现象的见解,或者引入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比如,对于救助弱势群体的看法,对于帮助农民工讨债的看法,对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变化的关注,对非法开采煤矿所带来生命消失的痛心,对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的关注……这些新鲜事物或新观点都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关注的热点。2005年广东中考作文题是以“另一种”为话题,一考生以《另一种盼望》为题,记叙了连战的大陆之行,发出了“母亲盼儿子回家的心愿,更是祖国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的心愿。”2005年湖北武汉作文试题是以“感恩”为话题,一考生在《相互感恩,始得和谐》一文中,这样写到“正是有了学生渴求知识的需要,才有教师这个职业,才有了教师前进的原动力……”而社会也应努力促进教师发展,帮助老师实现人生价值。“这一观点的确新颖独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章最后由此及彼升华到”相互感恩,始得和谐“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还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近几年一些满分作文通过故事新编、新评的方式,“旧瓶装新酒”,注入新的观点,折射当今社会生活中阴暗面,同样令人耳目一新。如2004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给诸葛亮的一封信》,以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思过责己、自贬三级为话头,主动提出“为先生谋划一二”:一是提醒他将街亭之失的罪过全部推给马谡;二是嘱咐他要懂辩证法,别盯“阴暗面”“钻牛角尖”;三是告诫他学会“虚美、隐恶”……文章借历史故事的“外壳”,巧妙联系当今社会官僚主义严重、弄虚作假盛行等不良倾向,以古讽今,富含讥趣和幽默。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读书活动的开展,学生阅读面的开阔,积累的增加,这类满分作文一定会大量涌现。这样的文章,革除陈腐之气息,尽吹新鲜之微风,让人爱不释手。
欲使你的旗帜灿烂夺目,就要让你文章的主题在正确、单一、集中的前提下,力求新颖、深刻、独到。而读书、观察、思考才是一个好的主题的源头活水,愿这四种方法能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