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喜
近几年来,不少地方中考除了大作文外,都不约而同考起了小作文,其分数在15~30之间。出题者的意图,或是考查学生议论或说明事物能力,以此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平衡发展;或是考查学生驾御结构、语言的能力,这更是较高层次的选拔。须知,小作文纵然小,也必须“五脏俱全”。大作文具备的各种要素,小作文也要一应俱全。因而写小作文更需要学生精心选材,巧于剪辑,扬长文体,对语言上的要求就更高一筹。纵观这类考场作文,考生容易出现字数超标现象。一是部分学生忽视了字数上的要求,不知道字数超标还会扣分;而更多的却是缺乏整体构思能力,很少考虑怎样用最简洁的笔墨快速切入主题或内容,中间怎样有点有面而又突出重点。那么,字数350左右的小作文如何快速切题?中间如何经营呢?
一、将一个话题说深说透
此法最适合议论文。开始简练的引出话题,随即围绕话题展开议论。旁征博引不展开;联系实际精选事例;层层深入只说理,围绕话题不枝蔓。多用排比、设问、反问句,给人整齐疏朗的印象。如《柳丝飘》
曾经有一棵柳树,它有着宽大的叶子。有一天,一队工人把它移栽到了运河的一岸。这一移,就是千百年。千百年之后的今天,你看到柳树再也没有了叶子,它们都化着一条柔韧而坚劲的青丝,随风摇曳。柳树逐渐适应了江南的水和风,它兀自选择线条和创意美。
我于是想说:适应,是美的创造者,是艺术的发祥地,是灵感的源泉。你瞧那柳树,他们对着小树梳妆,其妩媚之姿,不是正与水相呼应吗?他们在南国风中翩翩起舞,其婀娜之态,不是正与风相般配吗?适应能独树一帜。
适应是维纳斯的断臂,适应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她们各自有不同的风格。是谁说适应就是顺从?是谁说适应就是屈服?是谁说适应就是失格?难道你没看见吗?是谁闭门造车而落后?是谁固步自封而丧志?是谁负隅顽抗而死亡?是谁敢于挣脱封建的束缚?是谁敢于冲出祖宗的樊篱,创造出一片个性的蓝天?适应不是世故与圆滑,而是一种智慧与聪颖。我从飘飞的柳丝中看到了。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上看到了,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上看到了,从“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看到了……
由“柳树移栽”“逐渐适应了江南的水和风”,并“选择线条和创意美”引出话题,一番细说之后,鲜明地提出了“适应不是世故与圆滑,而是一种智慧与聪颖”的观点,表达了考生独特的审美价值。文章联想丰富,思绪飞扬,展示了考生厚实的文化底蕴。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着语似珠落玉盘,清新形象;排比和反问的运用,使文章气势如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点面结合,写活一个片段
“面”即同类材料,以展示自己宽广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或展示材料的丰富性。多用对比、排比等概括性的语言:“点”即典型材料。小作文,要选取一个最“亮丽”镜头,写精彩一两个段落即可。点面结合,文章就有血有肉。如满分作文《男生的期待》
不知从何时开始,语文课堂上尽显风流的都是“巾帼英雄”。
又一节语文活动课,女生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而我们这些“满腹经纶”的男生全都成了霜打的茄子。
其实,老师的课还是上得不错的。那生动的讲解似一曲古筝,悠扬动听,又如一幅泼墨山水,雅俗共赏。爱好文学,感情细腻的女生自然能跟上老师的节拍,偏爱理科,感情粗犷的男生自然与老师的节拍慢了三分。
课堂上的惨局,让男生们痛心疾首。我们发誓要与女生们一比高低,一决雌雄。于是,课外,我们走进了《红楼》,论起了《水浒》,拿起了久违的《读者》,捧起了难嚼的《读书》……
课外,我们不再懒于动笔,我们不辍笔耕……课堂上,我们认真听讲,勤于思索,从不轻易放弃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于是,我们沉浸于老师悠扬动听的古筝声里;我们徜徉于想象的世界乐此不疲。
渐渐的,课堂,随时能听到男生的精彩的发言;课外,随时也能看到男生奋笔疾书:也不知从何时起,男生的文字开始变成了铅字……
老师又开始他那生动的讲解,男生的思绪在老师悠扬动听的古筝声中飞扬。
这篇满分作文,一、二段巧用对比,写出男生“不适”,三段再用对比,写出男生不适的原因,四段平起波澜,男生发奋努力,渐渐展露才华,五段进入高潮,暗扣适应。文章节奏舒缓有致,恰似一曲小夜曲,令人心醉。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语言的魅力,也展示出考生的书卷气。
三、直接切入,写出感悟不枝蔓
开头用一两句迅速切入要描写的人或物。对人或物,也只要抓住本质特征或典型细节,寥寥几笔,略加点染,展示一幅画面就行,没有必要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结尾,围绕所写的片段,生发几句议论。如
食堂门前没有任何绿色让人流连。每天来去匆匆,对这片褐色的土地早已冷漠。连续几天阴雨,原来空旷的土地上突然多了几分绿意。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一抹不起眼的水仙。
不知怎的,一向不留心的我今天却被它吸引住了。这地方曾栽过水仙,由于建食堂,早被盖上了厚厚的一层泥土,并被行人踩的严严,水仙怎么又突然之间冒了出来呢?僵硬的泥土对于弱小的水仙来说,是庞大的敌人。连续几天雨水的滋润,水仙竟悄悄地破土而出。很难想象,软软的几片叶子居然能够使泥土松动,然后伸展出来,尽情地生长着,释放着一丝丝绿。没有大树的呵护,没有人工的精心培养,就这么自由自在地生长着。
四、渲染气氛,巧妙引出赞美对象
开头寥寥几笔景物描写,用以渲染气氛,巧妙地引出要描写的对象,并为下文作铺垫。中间围绕你要描写的对象,细细地勾画几笔,写出神韵,写出精神。结尾,或戛然而止,给人余音绕梁之感,或巧妙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如
刚走出教室,雨雪迎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好冷啊”!校园里没有了往日的喧闹,没有了同学嬉戏追逐的身影。花草早已枯萎,除了小黄杨似乎就没有了绿色。
不,就在这个雨雪交加的早晨,我看到了奇迹,食堂前的那片地上居然冒出了一株水仙!
建食堂前,那片土地上种着许许多多的花花草草,郁郁青青,煞是诱人。因为建食堂,那些花草被埋在厚厚的泥土下,工人们早就把那片土踏得严严实实,就在那儿,水仙冲出了厚实的土层,钻出了地面,墨绿色的叶子尽情地向外伸展,在寒风中轻轻摇曳。我禁不住感叹生命的力量:厚厚的泥土没有压垮它,瑟瑟的寒风没能摧残它,冷冷的雨雪没能动摇它,他依然坚强地直立在那里,浑身充满了力量。他用自己的毅力期盼着明媚春光的到来。
风依旧在呼呼地刮着。但此时的我,已不感到寒冷,似乎闻到一缕沁人心脾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