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育儿网
^
从小做起逃生训练

我们都盼望孩子今生平安顺利,但我们美好的愿望并不能阻挡灾害的发生——灾害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让孩子拥有临灾智慧,拥有顺利逃生的技能是很迫切的家教任务。

一、震灾逃生训练

场景模拟:注意积累家中的纸盒纸箱,还有一些包装用的泡沫板。用这些东西在屋子里搭建“小屋子”。小屋子里放一只小凳子,然后让孩子钻进“小屋子”里。大人先摇晃“小屋子”,边摇晃边喊:地震了。地震了……摇晃10秒钟,迅速将“小屋子”推倒。

孩子应对:听到爸爸喊“地震了”时,不要慌乱,更不能乱跑,应该迅速抱头蹲在小凳子的旁边。等到“小屋子”倒塌之后,要深呼吸,镇定心绪,清理自己身边的废墟,扩大周围生存空间。然后敲打小凳子发出响声求救。

训练目标:通过这样的反复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孩子应对震灾的心理质素,并形成“地震来了要迅速蹲下的”心理反射结果。孩子在模拟训练过程中可能会提出自己的“逃生方式”,对孩子提出的“逃生方式”家长要给予点评,说明哪些方式是有效安全的。哪些方式是无效危险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对震灾的应对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我们祝愿孩子此生不遇地震,但我们必须通过训练让孩子拥有应对震灾的心理素质和逃生技能。

关键词:抱头蹲下

二、火灾逃生训练

场景模拟:将家中的红色塑料袋用剪刀剪成长条,然后每10个长条扎成1个小捆,再将这些小捆按照10厘米的间距绑在两根长竹竿上。爸爸手持两根竹竿,上下晃动,一边晃动竹竿,一边模拟火警信号。这样火场就模拟成功了——红色的塑料长条就是灼人的“烈焰”,火警信号可以增强场景的危机感。

孩子应对:孩子置身于模拟火场内,带一块蘸过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伏地前进寻找逃离“火场”的出口。在模拟过程中,大人不断变换两根竹竿的方向,借以改变“火场”出口方向,孩子在不断变化的方向中,保持清醒镇定,不断调整自己的出逃方向,最后逃出“火场”获救。

训练目标:让孩子感受火场情势的复杂性,培养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镇定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的训练过程中,大人可以不断地喊“伏地前进,不要站立”,以此养成孩子在火场中求生的最基本姿态。养成这样的火场逃生姿态,可以避免在火场被毒烟熏倒——大人要让孩子知道,在火场中浓烟比明火更危险。

关键词:伏地前进

三、水灾逃生训练

场景模拟:用一个塑料盆装满水代表“江河湖泊”,将两个“小玩具人”当成孩子和爸爸。孩子和爸爸分别拿着“小玩具人”在装满水的塑料盆沿上“走”,模拟失足落水的情景。

孩子应对:当两个“小玩具人”一起在“河岸”边走的时候,爸爸和孩子要互相提示“这里水深,要离开”;当两个“小玩具人”同时落水的时候,爸爸和孩子要一起大声喊“救人呀,救人呀”;当只有其中一个“小玩具人”落水的时候,还在“岸”上的“小玩具人”只准大声喊“救人呀”,不准跳下水去“捞人”。

训练目标:事实证明,许多孩子在落水或是看到别人落水时多是处于“人慌无智”的状态。这种状态让他们要么失去了大声喊“救命”的本能,要么在救他人的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性命。所以“落水模拟训练”一是要让孩子认识“水”的危险性,二是要让孩子知道面对水险自救或是救人时的最佳方式是大声喊“救人”,一声不响或是贸然救人都不是最佳的脱险方式,这样只能是“险上加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