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一直在强调中小阶段的就近入学政策,但是因为师资力量的不平衡,我和很多家长一样更希望孩子在小升初的道路上能够更进一步。就近没有好的师资,哪怕我付出更多的努力,租房,路途跋涉,我也愿意让孩子选择一个更理想的学校,并乐此不彼。
我知道有人会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在孩子,孩子是那块材料的话,即使在寒窑中也可以凤凰涅盘。但是我更知道环境改变命运的力量,我知道孟母三迁的意志究竟出自哪里,我也知道逆境中可以崛起,但当周围都是逆境后的一种无奈和颓废后,跳龙门谈何容易。我也知道现在高考状元早已经不让作为学校宣扬的重点,但是我看到真正的状元和顶尖者还是出自那些师资力量更强大的学校。
人是应该有追求的,包括孩子。理想可以是多样的,但是知识的积累是一步一个脚印趟出来的。虽然很多人都鄙视学而优则仕。但是,现在已经是学而优则职,我也知道北大毕业的还有去卖肉的,但是更多的北大毕业的在干什么?媒体过于宣扬个例带来的恶俗影响,并没有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
我周围的众多家长都在各显神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风调雨顺,择校只是一种最基本的环境满足。有人口头上对择校深恶痛绝,但是私下来依然忘我地为孩子奔波。没有平衡的师资力量,孩子在起跑的时候又岂能再一条线上?
素质教育,综合教育,喊了多少年,但是在最后过独木桥的时候,靠什么说话?撇开分数的较公平比较之后,引入更多的综合考评分,是不是更显得不公平?人为参与的背后谁知道会滋生出什么“潜规则”?
每次看各种评比和选秀节目的时候,这种人为参与的背后是感情、喜好、关系、资源、市场的错综复杂。既然如此,那么相对公平的还是那一纸分数,虽然残酷,但相对真实。故此,我还是顽固地认为,孩子的就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人常说,一辈子能遇到几个好老师是非常幸运的。好老师的标准有很多,最起码的一条是爱孩子,爱岗位,能够真心投入,全力解惑。孩子虽然小学,但运气不错,老师负责而认真,不辞辛苦,全力扑在教学上。
家长会上,老师分析小升初道路上的方方面面。我和所有的家长一样在细心聆听,生怕遗漏任何的细枝末节。
孩子也知道自己面临的形势,学习更加刻苦。
我们没有所谓的关系,把进入理想中学的愿望就搭建在孩子自身的努力上,希望孩子能够以自己的能力敲开这扇门。我们能做的是,帮孩子分析,整理自己的学习计划,有节奏地帮助孩子巩固知识。
孩子熟睡后,我翻着孩子的作业,看着孩子的辅导书。考量着现在学业的沉重和孩子幼小的肩膀上承载着不轻的重量。我知道孩子的辛勤付出也许换不来骄人的成绩,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付出,那么绝对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关于奥数。奥数太难,不适合孩子。孩子更喜欢文字,所以对语文更有感觉。可能是女孩子对语言更有亲和力吧,孩子对数学有一点点的慢热。对奥数更是如此,曾经也给孩子报过一些奥数班,老师不可谓不优秀,但孩子不是数学天才,我每次捧着孩子的奥数书,看到其中的题目都觉得无从下手,何况孩子?最终选择了放弃,放弃奥数,因为孩子并不拥有这方面的天赋。与其浪费时间,不如早点放手。退而结网,我更希望孩子在掌握了足够的基本功之后,把时间用到自己更擅长的地方。但是对数学的兴趣不能忽视,必须培养,并逐渐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