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育儿网
^
霍华德·加德纳和多元智能理论

  理论背景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GJ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不仅加德纳本人的有关著作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其他专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著作和论文在美国等西方GJ有关心理和教育的研究成果中也占到了非常可观的比重。

  1.历史上对传统智力测试的批判

  19世纪8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Galton)开创了对智力进行测量的先河。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和西蒙(Simon)为了鉴别智力有缺陷的儿童以让他们接受特殊的教育,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智力测验量表。从此,智力测试便风靡美国乃至全世界。然而,也正是从智力测试产生之日起,关于智力测试局限性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人们对它的批判主要是针对智力测试的潜在理念即智力是一元的、是一种单一的整合的能力而提出的。

  对智力单因素论的批判历来就有,加德纳虽不是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第一人,但他的批判以及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使传统智力测试的若干局限性愈加突显。

  2.加德纳本人的研究积累

  加德纳(1943-)出生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斯克兰顿(Scranton)市,自幼热爱音乐特别是钢琴艺术,高中后的生活几乎都是在哈佛大学度过的。

  加德纳是一位发展和认知心理学家,1972~2000年间任零点计划主任。他获得过普林斯顿(Princeton)、麦克吉尔(McGill)及爱维(Tel Aviv)等大学的18个荣誉学位。1981年因为在哈佛零点计划的工作而获得麦克阿瑟(Mac Arthur)奖。他在发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出版了约20本书,发表文章和书评约400篇。

  在首部著作《艺术和人的发展》(The Arts and Human Development,1973)中,加德纳指出皮亚杰的发展模式只适用于最终导向科学思维的思维过程,其终极状态可以非常逻辑地表达出来。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他考察了创造性活动中认知过程的发展,开始着重探索伟大的艺术家的思维过程,并相继出版《艺术、智能与大脑:对创造力的认识途径》(Art,Mind,and Brain:A Cognitive Approach to Creativity,1982)等著作。

  理论涵义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具体包含如下涵义:

  1.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但每个人身上的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正是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

  2.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个体智能的发展受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极大影响与制约,其发展方向和程度因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尽管各种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的人们身上都存在着八种智能,但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人们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区别。

  3.智能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智能应该强调两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方面的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方面的能力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根据加德纳的分析,传统的智能理论产生于重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的现代工业社会,智能被解释为一种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

  4.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的是多维地看待智能问题的视角

  在加德纳看来,承认智能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承认各种智能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应该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之所在。

  理论结构

  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认交流的能力。

  2.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3.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4.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5.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6.自知—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7.交往—交流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指个体辨别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理论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1.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首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看待学生时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多种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问题不再是一个学生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

  2.向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能领域

  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之间很早就表现出兴趣爱好和智能特点的不同。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四五岁的儿童在完成需要不同智能共同参与的多项游戏任务时,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智能特点。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应该是向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智能活动机会,在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

  3.注意鉴别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能领域(无论是相对于自己还是别人),如有的学生更容易通过音乐来表达,有的学生则更容易通过数学来表达。我们应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注意发现他们的优势智能领域并加以挖掘和发展。

  4.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能领域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八种智能中的每一种在人类认知结构中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应该对不同的智能一视同仁。但它更强调每一个人的智能特点是不一样的,强调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充分展示自己智能长项的同时,将自己优势领域的意志品质等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发展。

  5.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现实生活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社会的进步需要个体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这两种能力的充分发展,才应该被视作智能的充分发展。从智能的本质上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创造能力,因为它主要是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智能和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没有先例可循的新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

  6.建构全新的课程设计思路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