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管得太多,形同心理上的谋杀!
2017-10-14 12:17:02
龙应台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从龙应台的文章中,我们随处可见她对东西方教育的对比和反思。如,龙应台得知儿子要来上海做暑期实习,兴高采烈地将自己的研究行程安排到上海来,想象着自己能带领孩子去认识中国,母子三人能快乐地度过一个月的幸福生活。但孩子毫不犹豫地驳斥了母亲的提议:
从妈妈→孩子与孩子→妈妈的方式对比中我们反思发现,中国父母育儿存在一大问题,那就是干预太多、问询太多、包办代替太多,而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太少。结果导致,我们的孩子很少有对自己比较清晰、成熟、理智的认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在心理上大都像一个无法完全断乳的孩子,总想着依赖一下父母。很多的啃老族、月光族、拼爹拼妈族等就是这么养出来的。
这样长大的孩子,即使生理上长成为大人,但他时刻都需要一根可以时刻搀扶依靠的拐杖。可笑的是,这根拐杖大都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而是被父母强加的(即使孩子四肢健全,完全不需要拐杖)。这样的过程,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实验:将狗关入笼子里,先给予一个声音刺激,然后再给狗以难受的电击,通过这个过程观察狗的反应。狗因为被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一开始,他还会做一些尝试,但多次实验之后,在给予声音刺激之后先打开笼门,然后给予电击,结果发现:狗不但不逃走,相反还不等电击出现,它就先倒在地上了,并开始呻吟和颤抖。
是不是很奇怪:明明可以逃避的呀,为何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呢?这是因为,狗在多次的尝试过程中,学习到了这样一种经验:事实上,不仅是(狗)动物如此,人也是如此。他们若相信了在某种情境下,自己的行动(如躲避行为)无法导致某种结果(避免被电击),就不会再去做可以使他们免除不愉快或痛苦的行为(即,会坐等电击的到来)。
从这个角度看,父母对孩子干预过多,养成孩子习得性无助,其实就等于从精神上把孩子给杀掉了。你眼前的乖孩子,再不是真正的他自己,他们的自由和创造力被遏止、被杀死了。
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父母所作所为,向孩子表达的是:我是爱你的,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探究其潜台词,不难发现:我对你是不放心的,我需要替你安排好一切。
这样做剥夺的是:孩子对自身和他人的感知觉察能力;得到的结果是:孩子习得这样的无助观,我不需要想/做,交给妈妈就好。妈妈说的是对的,听她的就好。
需要警惕的是:在大人为孩子懂事听话乖巧高兴不已的同时,其实已经将孩子的自我发展完全揽了过来。
长此以往,等于大人一个人背上了两个人的债,孩子呢,不仅没有独立自我,还可能发展为不懂感恩、自私自利。如,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起床要妈妈叫、衣服要妈妈穿、书包要妈妈准备好,作业要妈妈盯着写、专业要妈妈选……若是哪件事妈妈没有考虑到,孩子万万是自己不愿去想的不会去做的,甚至他会觉得:这是妈妈的责任,不是我的,她需要为我的事负责!
带孩子开阔眼界没有错,但用自己的观点绑架孩子的观点,要求孩子看我所看、想我所想就不恰当了。父母这样做同样挤压了孩子的自我发展空间,得到的将是两个极端,盲目自卑与盲目自大,孩子的行为表现要么是永远在妈妈面前相形见绌,认为我是渺小的,我什么也不是。要么是把妈妈的观点全盘拿来,认为我是最棒的,谁也没有我厉害。
不管是哪种场景,不管是对孩子不放心,把孩子的人生背在自己身上过的父母,还是要求孩子替自己过,把自己的人生强加到孩子身上的父母,都向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父母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搅和在了一起,自己的和孩子的无法很好地区别开来,实质都是将自己的意愿强行施加给孩子、罔顾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按自己指引的方式生活。这样做的害处显而易见,即违背了教育的根本——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不仅是对待孩子要言传身教,更要对自己内心诚实,要做一个不断内观自己的言行、反思亲子关系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的父母,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第一时间从自身出发做出改变。养育孩子的过程不仅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同时需要明确,我们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极大变数和关键所在——故,在做更好的父母之前,请先做更好的自己。??
——即,尊重孩子的成长,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孩子。须知,父母对孩子的牵手是为了尽快地放手。牵手不是为目标,只是手段。放手才是我们的目的。
就拿带着孩子去旅游一样,妈妈眼中所看的,不一定是孩子所喜欢的;当然孩子感兴趣的,父母会觉得很无趣,毫无意义。没有关系,尊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不同或差异(有可能是角度不同所致,有可能是认知水平所致……)不要急着人为地消除你们之间的不同(如强行让孩子看你所看),孩子不喜欢不理解,对他来说更多是煎熬、受罪,反而不如放任他对小猫小狗的兴趣,收获更大呢。
,要相信,我们的孩子虽然不是绝顶聪明,但他绝对没有那么愚笨,他有能力应对生活中可能的情景或知道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忙,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没有那么脆弱。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他是完全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的,但前提是你不要强行为孩子制造一个习得性无助的场景。
从龙应台的文章中,我们随处可见她对东西方教育的对比和反思。如,龙应台得知儿子要来上海做暑期实习,兴高采烈地将自己的研究行程安排到上海来,想象着自己能带领孩子去认识中国,母子三人能快乐地度过一个月的幸福生活。但孩子毫不犹豫地驳斥了母亲的提议:
从妈妈→孩子与孩子→妈妈的方式对比中我们反思发现,中国父母育儿存在一大问题,那就是干预太多、问询太多、包办代替太多,而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太少。结果导致,我们的孩子很少有对自己比较清晰、成熟、理智的认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在心理上大都像一个无法完全断乳的孩子,总想着依赖一下父母。很多的啃老族、月光族、拼爹拼妈族等就是这么养出来的。
这样长大的孩子,即使生理上长成为大人,但他时刻都需要一根可以时刻搀扶依靠的拐杖。可笑的是,这根拐杖大都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而是被父母强加的(即使孩子四肢健全,完全不需要拐杖)。这样的过程,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习得性无助。
科普: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实验:将狗关入笼子里,先给予一个声音刺激,然后再给狗以难受的电击,通过这个过程观察狗的反应。狗因为被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一开始,他还会做一些尝试,但多次实验之后,在给予声音刺激之后先打开笼门,然后给予电击,结果发现:狗不但不逃走,相反还不等电击出现,它就先倒在地上了,并开始呻吟和颤抖。
是不是很奇怪:明明可以逃避的呀,为何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呢?这是因为,狗在多次的尝试过程中,学习到了这样一种经验:事实上,不仅是(狗)动物如此,人也是如此。他们若相信了在某种情境下,自己的行动(如躲避行为)无法导致某种结果(避免被电击),就不会再去做可以使他们免除不愉快或痛苦的行为(即,会坐等电击的到来)。
从这个角度看,父母对孩子干预过多,养成孩子习得性无助,其实就等于从精神上把孩子给杀掉了。你眼前的乖孩子,再不是真正的他自己,他们的自由和创造力被遏止、被杀死了。
衣食住行都包办的父母,养出依赖、自私的孩子
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父母所作所为,向孩子表达的是:我是爱你的,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探究其潜台词,不难发现:我对你是不放心的,我需要替你安排好一切。
这样做剥夺的是:孩子对自身和他人的感知觉察能力;得到的结果是:孩子习得这样的无助观,我不需要想/做,交给妈妈就好。妈妈说的是对的,听她的就好。
需要警惕的是:在大人为孩子懂事听话乖巧高兴不已的同时,其实已经将孩子的自我发展完全揽了过来。
长此以往,等于大人一个人背上了两个人的债,孩子呢,不仅没有独立自我,还可能发展为不懂感恩、自私自利。如,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起床要妈妈叫、衣服要妈妈穿、书包要妈妈准备好,作业要妈妈盯着写、专业要妈妈选……若是哪件事妈妈没有考虑到,孩子万万是自己不愿去想的不会去做的,甚至他会觉得:这是妈妈的责任,不是我的,她需要为我的事负责!
强势的、太聪明的父母,和丢失自我的孩子
带孩子开阔眼界没有错,但用自己的观点绑架孩子的观点,要求孩子看我所看、想我所想就不恰当了。父母这样做同样挤压了孩子的自我发展空间,得到的将是两个极端,盲目自卑与盲目自大,孩子的行为表现要么是永远在妈妈面前相形见绌,认为我是渺小的,我什么也不是。要么是把妈妈的观点全盘拿来,认为我是最棒的,谁也没有我厉害。
不管是哪种场景,不管是对孩子不放心,把孩子的人生背在自己身上过的父母,还是要求孩子替自己过,把自己的人生强加到孩子身上的父母,都向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父母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搅和在了一起,自己的和孩子的无法很好地区别开来,实质都是将自己的意愿强行施加给孩子、罔顾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按自己指引的方式生活。这样做的害处显而易见,即违背了教育的根本——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怎样打破亲子关系中习得性无助的魔咒呢?父母需要牢记这样几点:
,不仅是对待孩子要言传身教,更要对自己内心诚实,要做一个不断内观自己的言行、反思亲子关系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的父母,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第一时间从自身出发做出改变。养育孩子的过程不仅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同时需要明确,我们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极大变数和关键所在——故,在做更好的父母之前,请先做更好的自己。??
——即,尊重孩子的成长,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孩子。须知,父母对孩子的牵手是为了尽快地放手。牵手不是为目标,只是手段。放手才是我们的目的。
就拿带着孩子去旅游一样,妈妈眼中所看的,不一定是孩子所喜欢的;当然孩子感兴趣的,父母会觉得很无趣,毫无意义。没有关系,尊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不同或差异(有可能是角度不同所致,有可能是认知水平所致……)不要急着人为地消除你们之间的不同(如强行让孩子看你所看),孩子不喜欢不理解,对他来说更多是煎熬、受罪,反而不如放任他对小猫小狗的兴趣,收获更大呢。
,要相信,我们的孩子虽然不是绝顶聪明,但他绝对没有那么愚笨,他有能力应对生活中可能的情景或知道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忙,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没有那么脆弱。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他是完全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的,但前提是你不要强行为孩子制造一个习得性无助的场景。
相关阅读
-
本宫要上班 全职≠享福
-
婴儿什么时候开始有记忆 宝宝多大开始有记忆
-
婴儿什么时候开始有记忆 宝宝多大开始有记忆
-
1岁宝宝怎么培养语言天赋 1岁宝宝怎么培养学习英语的天赋
-
如何用游戏培养孩子的社交力 游戏培养孩子社交力的方法
-
0-1的宝宝说什么比较好 0-1岁宝宝的语言启蒙
-
这样做竟能开发宝宝大脑 开发宝宝智力方法攻略
-
冬天怎么教孩子上厕所 冬天让孩子学会上厕所的办法
-
如何训练婴儿抓握能力 婴儿手抓玩具抓握玩具推荐
-
给孩子超前教育到底好不好 孩子超前学习有必要吗
-
宝宝早教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孩子多大上早教比较合适
-
亲子共读从宝宝多大开始 如何挑选不同阶段的书籍
-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教 婴儿早教怎么选比较好
-
孕晚期多走路好生产吗 哪些孕妇不适合多走路
-
新生儿常用化验正常值 新生妈妈必备
-
三岁前孩子跟谁睡有影响吗 家长应该如何给宝宝分床
-
1岁宝宝必备 3类早教益智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