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认知学角度来八一八要不要带宝宝多旅游
2017-10-13 12:43:18
到底要不要带小宝宝出去旅行?这始终是个争议不断的话题。许多父母觉得孩子太小,看又看不懂,记也记不住,带出去白白浪费时间和钱。但也有人认为,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就是在所见所闻中一点点积累出来的,即使他们并没有记住什么具体的东西,但依然还是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印象。到底哪种说法更靠谱?带宝宝旅行是否应该如此功利?我们从认知学角度来八一八带宝宝旅行的事儿!
米花目前2岁多,可以说是个走过不少地方的宝宝了,她9个月的时候,我带着她从中国飞到了英国。她12个月时,我们一起自驾去了欧洲比利时、荷兰玩。然后她1岁2个月的时候,又跟着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起自驾去了欧洲法国、比利时。她17个月的时候去了英国乐高乐园,18个月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了西班牙玩。最近2岁多又跟着爸爸自驾了3000多公里游玩了大半个英国。如果按照米花游玩的路线画图,其实她是走过不少地方的,那么,她那么小,即使走过那么多地方,对她真的有用吗?
在探讨有用没用之前,我想给各位宝爸宝妈们说说教育心理学家JeanPiaget(1896-1980)这个大牛的一个认知学观点,是关于我们人类如何学习的。
Piaget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Schemas中文翻译为基模。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基模用来存放对各个事物还有知识的理解。当我们每学到一个事物的时候,就会存放在这个基模里面。所以当我们不断的学习到新的知识,就会不断的去更新和补充这个Schemas。Piaget强调了这个基模在认知发育的重要性。或许这样说有点枯燥乏味,那么就用一个例子来描述下吧。
比如爸爸妈妈给宝宝们讲关于小狗的故事,根据故事书上的描述,告诉他们小狗是长这个样子的哦……
于是,宝宝们通过爸爸妈妈们讲的故事有了对小狗最初的理解,他们在基模里面建立的关于小狗的文档。然后并且慢慢接受和消化了这个信息。这个时候他们对小狗的理解是有耳朵,有四条腿,有尾巴。
宝宝通过爸爸妈妈们讲的故事对小狗有了初步的印象。于是为了扩展孩子对小狗的理解,爸爸妈妈决定带宝宝去公园,看看真实的小狗。于是,当宝宝看到小狗,发现它确实有耳朵,四条腿,尾巴,于是就加深了他之前在书上对狗狗的印象和理解。
但是,忽然间,小狗汪汪的叫了。这个时候,宝宝疑惑了,这个是小狗吗?因为他的schema基模里面并没有包括小狗会汪汪的叫。同时他还发现小狗狗身上有毛,还有他会向自己舔舌头。这一系列的东西,都是他在书上没有看到的,没有存储在自己schema中的。这个让宝宝很疑惑。
当宝宝在经历冲突疑惑信息的过程中,他们会积极的去创建新的定义。他们可能会重新构建自己的schema或者在现有关于狗的基模中添加新的信息,这个时候宝宝需要来自爸爸妈妈们的帮助。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对宝宝说,这个是狗,狗身上有毛,狗会汪汪的叫,狗还会来舔你。宝宝们慢慢吸收了爸爸妈妈说的新信息,于是他们对狗的理解里面又多了新的信息。
当宝宝在公园里又看见一只猫的时候,新的基模将会变创建来发现这是个不同的动物,即使它和狗有相似之处。这个时候孩子会用自己对狗的基模来看是否这个猫是个狗。首先它确实有四条腿,有耳朵,有尾巴,有毛。但是猫是喵喵叫,不是汪汪叫。同时还发现这个猫会爬树。
这个时候孩子又产生了新的疑惑和冲突信息了,他在积极的建立新的定义同时也需要来自爸妈的帮助。这个时候,爸妈告诉宝宝这个不是狗,是猫。于是宝宝脑中的schema又建立一个新的关于猫的文档。
不知道我刚才说的这个例子宝爸宝妈们有没有理解。我之所以说这个教育心理学上认知的例子就是想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疑惑冲突,反而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积极的去思考。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积极的同他们说,说我们周围的一切信息,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和构建他们的认知。
那么我想多旅游是有意义的,同时最好把在旅游时候拍的照片,冲印出来,其实这个是最好的故事书,虽然后面孩子们看到的是平面的事物,但是,那些东西都是他们曾经亲身经历过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回想还有更好的学习和认知。
米花目前2岁多,可以说是个走过不少地方的宝宝了,她9个月的时候,我带着她从中国飞到了英国。她12个月时,我们一起自驾去了欧洲比利时、荷兰玩。然后她1岁2个月的时候,又跟着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起自驾去了欧洲法国、比利时。她17个月的时候去了英国乐高乐园,18个月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了西班牙玩。最近2岁多又跟着爸爸自驾了3000多公里游玩了大半个英国。如果按照米花游玩的路线画图,其实她是走过不少地方的,那么,她那么小,即使走过那么多地方,对她真的有用吗?
在探讨有用没用之前,我想给各位宝爸宝妈们说说教育心理学家JeanPiaget(1896-1980)这个大牛的一个认知学观点,是关于我们人类如何学习的。
Piaget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Schemas中文翻译为基模。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基模用来存放对各个事物还有知识的理解。当我们每学到一个事物的时候,就会存放在这个基模里面。所以当我们不断的学习到新的知识,就会不断的去更新和补充这个Schemas。Piaget强调了这个基模在认知发育的重要性。或许这样说有点枯燥乏味,那么就用一个例子来描述下吧。
最初的schema(基模)
比如爸爸妈妈给宝宝们讲关于小狗的故事,根据故事书上的描述,告诉他们小狗是长这个样子的哦……
schema(基模)的形成
于是,宝宝们通过爸爸妈妈们讲的故事有了对小狗最初的理解,他们在基模里面建立的关于小狗的文档。然后并且慢慢接受和消化了这个信息。这个时候他们对小狗的理解是有耳朵,有四条腿,有尾巴。
吸收的过程
宝宝通过爸爸妈妈们讲的故事对小狗有了初步的印象。于是为了扩展孩子对小狗的理解,爸爸妈妈决定带宝宝去公园,看看真实的小狗。于是,当宝宝看到小狗,发现它确实有耳朵,四条腿,尾巴,于是就加深了他之前在书上对狗狗的印象和理解。
但是,忽然间,小狗汪汪的叫了。这个时候,宝宝疑惑了,这个是小狗吗?因为他的schema基模里面并没有包括小狗会汪汪的叫。同时他还发现小狗狗身上有毛,还有他会向自己舔舌头。这一系列的东西,都是他在书上没有看到的,没有存储在自己schema中的。这个让宝宝很疑惑。
冲突过程
当宝宝在经历冲突疑惑信息的过程中,他们会积极的去创建新的定义。他们可能会重新构建自己的schema或者在现有关于狗的基模中添加新的信息,这个时候宝宝需要来自爸爸妈妈们的帮助。
吸收发生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对宝宝说,这个是狗,狗身上有毛,狗会汪汪的叫,狗还会来舔你。宝宝们慢慢吸收了爸爸妈妈说的新信息,于是他们对狗的理解里面又多了新的信息。
应用
当宝宝在公园里又看见一只猫的时候,新的基模将会变创建来发现这是个不同的动物,即使它和狗有相似之处。这个时候孩子会用自己对狗的基模来看是否这个猫是个狗。首先它确实有四条腿,有耳朵,有尾巴,有毛。但是猫是喵喵叫,不是汪汪叫。同时还发现这个猫会爬树。
这个时候孩子又产生了新的疑惑和冲突信息了,他在积极的建立新的定义同时也需要来自爸妈的帮助。这个时候,爸妈告诉宝宝这个不是狗,是猫。于是宝宝脑中的schema又建立一个新的关于猫的文档。
回归正题
不知道我刚才说的这个例子宝爸宝妈们有没有理解。我之所以说这个教育心理学上认知的例子就是想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疑惑冲突,反而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积极的去思考。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积极的同他们说,说我们周围的一切信息,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和构建他们的认知。
那么我想多旅游是有意义的,同时最好把在旅游时候拍的照片,冲印出来,其实这个是最好的故事书,虽然后面孩子们看到的是平面的事物,但是,那些东西都是他们曾经亲身经历过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回想还有更好的学习和认知。
相关阅读
-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
婴儿什么时候开始有记忆 宝宝多大开始有记忆
-
婴儿什么时候开始有记忆 宝宝多大开始有记忆
-
1岁宝宝怎么培养语言天赋 1岁宝宝怎么培养学习英语的天赋
-
如何用游戏培养孩子的社交力 游戏培养孩子社交力的方法
-
0-1的宝宝说什么比较好 0-1岁宝宝的语言启蒙
-
这样做竟能开发宝宝大脑 开发宝宝智力方法攻略
-
冬天怎么教孩子上厕所 冬天让孩子学会上厕所的办法
-
如何训练婴儿抓握能力 婴儿手抓玩具抓握玩具推荐
-
给孩子超前教育到底好不好 孩子超前学习有必要吗
-
宝宝早教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孩子多大上早教比较合适
-
亲子共读从宝宝多大开始 如何挑选不同阶段的书籍
-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教 婴儿早教怎么选比较好
-
孕晚期多走路好生产吗 哪些孕妇不适合多走路
-
新生儿常用化验正常值 新生妈妈必备
-
三岁前孩子跟谁睡有影响吗 家长应该如何给宝宝分床
-
1岁宝宝必备 3类早教益智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