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育儿网
^
病毒感冒别用抗生素

由于近期昼夜温差较大,感冒患者明显增多。秋冬季节是季节性感冒高发期,每年这个季节咳嗽、感冒的患者都不少。一些患儿家长比较敏感,对普通感冒和甲流认识不清,所以才感到紧张。 

普通感冒和流感不是一回事,在临床症状上也有很大区别。普通感冒为上呼吸道感染,小儿的上呼吸道感染,其中80%-90%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余可能是细菌、其它微生物等感染或者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临床轻症主要表现为流清鼻涕、鼻塞、喷嚏,也有的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很多患者不发烧。

而流感的临床症状为发烧、早期畏寒、头疼、咳嗽、关节疼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症状。而大部分人出现的流鼻涕、打喷嚏等其实只是普通感冒的症状,只要对症治疗就可以,患儿家属不必过于担心。

不过,由于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的症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判断是否患上甲流须经过实验室检测。因此,如果出现流感症状,要去医院通过科学手段检验病毒。

病毒感冒别用抗生素

现在,很多家长带感冒的孩子去医院都有双重担心:一方面担心不去医院耽误了孩子病情,另一方面又担心去医院交叉感染,导致孩子疾病加重。

一般感冒不建议去医院,现在北京儿科医院都人满为患,长时间候诊以及输液时中都极可能出现交叉感染。如果孩子出现发烧,38度以下不建议用药,可以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来降温,同时让孩子多喝水、多排尿,把体内毒素排出去。发烧38.5度可以给孩子吃点退烧药,发烧39度就需及时去医院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不要用抗生素,不然不仅无助于感冒的痊愈,反而使体内肠道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长期使用抗生素还易引起霉菌感染。

分清感冒类型 合理用药

虽然感冒是一般的疾病,但如果治疗不好,可以发展为喉炎、鼻炎、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并发心肌炎,严重的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危及生命。从中医上讲,感冒一般又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如果伴有兼证则又分为感冒夹痰、感冒夹滞、感冒夹惊,因此必须要注意小儿感冒的类型,科学合理用药。

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怕风、有汗或无汗、头痛、结膜充血、鼻塞流脓涕、打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口渴咽痛、咽红或肿、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因此治疗需要疏风请热,宣肺解表。宜用辛凉解表的药物,如维C银翘片、银翘散、桑菊感冒片、板蓝根冲剂、小儿清咽冲剂、风热感冒冲剂、感冒退热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

风寒感冒:多见于感冒初起,发热怕冷(以怕冷为主甚至寒战)、精神倦怠、发热较轻、无汗或微汗、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有痰、痰液青稀、咽喉发痒不欲饮、咽红不显著、舌苔薄白。因此治疗需要疏风散寒,宣肺解表。宜用辛温解表的药物,如防风通圣散、荊防败毒散、感冒软胶囊,风寒感冒冲剂、小儿清感灵片。

暑湿感冒:多见于暑天的感冒,表现为高热无汗、头痛困倦、胸闷恶心、厌食不渴、呕吐或大便溏泄、鼻塞、流涕、咳嗽。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腻。治疗宜清化湿热,解表宣肺,多因为夏季潮湿炎热,贪凉(如空调屋温度低)或过食生冷,外感表邪而发病。宜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药物,如藿香正气口服液、金银花露、香苏正胃丸。

外感夹滞:有感冒的症状,高热咳嗽、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呕吐物酸臭、腹胀喜俯卧、大便酸臭,可能有腹泻或者大便秘结,舌苔厚腻。因此治疗需要清热化滞解表的药物,如至宝锭、保和丸。

外感夹痰:具有感冒症状,同时咳嗽严重、喉中痰鸣、舌苔厚腻。如果感冒偏于风寒者,应该用辛温解表,宣肺化痰的药物,但是一般小儿所受的表寒很快化热入里,所以可以使用儿童清肺口服液。如果感冒偏于风热者,就需要辛凉解表,宣肺化痰的药物,如百寿丹。

外感夹惊:除了具有感冒症状外,高热、烦躁不安、夜眠不实、谵语惊惕甚至惊厥。舌红,苔黄。治疗需要清热解表,安神镇惊的药物,如小儿金丹、小儿回春丹等。

适当进行耐寒训练

专家提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季节性感冒和流感的最佳方法。现在正是干燥的秋季,要多给孩子喝水,多吃水果。

同时要让孩子加强寒冷训练,进行空气浴,这样才能轻松地应对寒冷的天气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层薄,皮下脂肪少,血管丰富,散热较多,对于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因此需要不断地调节体温来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孩子经过寒冷训练,皮肤就会很好地适应,因而可以不感冒或少感冒。户外的寒冷训练能够使得孩子更多接受太阳光照射,紫外线将皮下的一种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生长,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增强体质。

另外,专家提醒,在呼吸道感染多发季节,最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远离致病原,减少交叉感染机会。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注意合理饮食,多吃清淡食物;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洁。如家中有人得病时,一定要注意隔离。对于已经患病的孩子,要充分休息、多喝水,预防并发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