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飞
[文题呈现]
请以“为了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看到这个半命题,你会想到什么?那道横线留下的空白,就像一块待耕的土地,空旷、荒凉。不过,每个同学都是出色的农民或园艺师,可以在这片荒地上种上庄稼瓜果,栽下花草树木,引来鸟鸣蝶舞,让它丰富而美丽。
在补充文题之前,要先明白,你在时间与空间上是绝对自由的。也就是说,思绪既可以同李白一起邀月,也可以疯狂在2008年的奥运会场;既可以雄立于泰山之巅,也可以徜徉于尼罗河畔;既可以写人的喜怒哀乐,也可以写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
文题的补充不可能一锤定音,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去尝试、选择。补充之后,要看自己能否把握——从主题上的把握。比如,将题目补充为“为了那一份自私的虚荣”,可以写一个由乡村到城里上学的学生,为了与同学攀比,向家里骗钱去吃肯德基的故事。把主题定位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责、忏悔上。
如果补全文题后仍是一头雾水,说不清自己要表达什么主题,那就马上替换。
主题确定了,下面要面对的是:怎样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这涉及到文体的确定,材料的选择,脉络的安排。为了表达这个主题,使用什么顺序、什么材料,怎样引入,怎样结束,怎样铺垫,设计什么样的波折……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综上所言,文章的中心是神,结构是骨架。另外,还有血肉——细节。它需要作者置身于文章的情境之中,去设身处地地描摹。当然,这也少不了语言表达上的功夫。这样三步之后,一篇文章就神形俱备、血肉丰满了。
半命题作文的三种呈现方式
1. 无提示补充试题
即命题人只给了试题的一半,另一半需要学生根据已给出的部分分析试题需要补充的内容范围,然后,在这个范围中搜索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以此确定主题内容。主题确定后,再根据这个主题选择恰当的词语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大多数作文都是从“我”的自身感受和自身体验切入命题。
2. 语词式补充试题
语词式补充试题就是给一些备选词语或短语,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素材筛选适合自己表达的相关内容填写在空白处,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
需要说明的是,所给的备选语词都是提示性的也是数量不确定的,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可以从备选语词中选取,也可以根据另一半试题所指意向以及提示语词的样式按照自己的行文思路另外补充。如海南省卷就有“或另外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这样的提示。
3. 材料式补充试题
材料式补充试题是指在试题的前面或后面给一段文字材料,学生依据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按照试题所表达的另一半意向,提炼或选择合适的语词对试题进行补充使其完整。
这类试题所给材料虽然不同,但都在力求达到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写生活中的事情,写成长体验的过程,写人生感悟。如山东济南卷、广东深圳卷、贵州黔西南卷、湖北黄冈卷等,材料直接提示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得生活的感悟,从而引发对生活的反思,诱发写作的激情。
相对于其他半命题的作文,这样的试题显然是增加了难度,也就是说需要学生首先理解材料,然后分析材料,提炼出适合自己写作的语词补充试题。
(选自《2005年全国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作者 葛慧兵)
[例文选登]
为了一个信念
河北玉田县潮落窝中学初三(3)班 单宏芳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儿。他生长在田野的怀抱,每天放牛、割草。
一个傍晚,他赶着牛回家,一阵悠扬的笛声传至耳边。他四下张望,见一位老人正坐在河边的柳阴下吹笛子。他将牛拴在路边,一溜烟地跑到老人近前,静静地听着。
一曲终了,他对老人说:“您吹得真好听!”
老人慈祥地笑笑。
“您能教我吗?”
老人点点头,示意他坐过去,慢慢示范。他这才发现,老人不能说话。
从此,每当晚霞飞起来的时候,他都要跑到河边去跟老人学笛子。
河边的柳树枯了又绿了。这天,他对老人说:“我吹一首给您听吧!”
听他吹罢,老人摇摇头,接过笛子,一吐气,清音飞扬。
他呆了!
那个飘雪的黄昏,他一直等到天黑,老人也没有来。当他转身要走的时候,突然跑来一个人。那人喘着气说:“你在等那个吹笛子的老人吧?他在今天下午已经去世了!我是他的邻居。临终前,他托我给你带来一封信。”
在昏黄的油灯下,他淌着泪,一遍一遍地读着老人的叮嘱:“……你要坚持,一定能吹好的……真正的笛手是用心灵去歌唱,而不只是在吹笛子……”
一晃,他十八岁了。这天早晨,他一首一首地吹着曲子。不知不觉中,他似乎已感觉不到笛子的存在,周围的一切都退为阔大的背景,只剩他在清风流水的应和中尽情地歌唱。笛声渐止,他仍意犹未尽,闭着眼,沉浸在刚才的旋律之中。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飞奔到老人的坟前。
“您听着——”他深情地说了一句,便吹起了笛子。想象中,他临河而立,短笛横吹。老人坐在柳阴下微笑静听。吹到动情处,他仿佛对老人说:“您听,我真的行了!”
可是,突然间,笛声停了,好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头栽了下来。他感到一股热流从胸口直奔喉咙,一张嘴,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躺在家中的床上,他已经气息奄奄了。他断断续续地对父母说:“……我不想死,不是怕死,而是不想离开笛子……我死后,请用我腿上的长骨做一根笛子……把它交给真正的笛手……只要笛声响起,那就是我的心灵在歌唱……”
后记:
我在电视中看到一根骨笛,我想它的背后一定会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关于信念,关于希望。
笛声不灭,信念不灭,希望永生,生命长存!
[点评]
因信念而亡,因信念而生。
这篇习作将主题定位为执著而虔诚的信念。其中吹笛少年吐血身亡这一悲壮情节,既激起了行文的波澜,又为下文作了铺垫。后记深化了主题。高潮部分,少年吐血前后的细节写得形象生动。
如果将这篇文章展开,扩充成短篇小说或改写成剧本,应该更到位、更好看。
-
2007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满分作文:弄堂的滋味
-
配画的古诗中秋
-
配画的古诗中秋
-
古诗造句二年级下册
-
2016北京中考政策等教育热点
-
临沂中考政策出台 六类特殊考生享加分政策
-
2016年北京中考政策的变化及亮点详解
-
北京中考内容迎来四大变化:名著阅读独立考
-
银川市三区中考招录杜绝“择校生”
-
2019年每所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超50%
-
北京中考成绩530分以上者全进入优质高中校
-
北京初中校三年后超半数学生就读优质高中
-
桂林中招5大变化 物理化学考试缩短10分钟
-
山东临沂中考政策出台 报考可选学籍或户籍地
-
2016昆明市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
广东珠海异地中考政策有变动
-
北京发布2016年中考招生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