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育儿网
^
我离鲁迅有多远

  曾经多次看到各种版本的鲁迅作品,但就是不买,因为不感兴趣。我印象中的鲁迅,就是虹口区鲁迅公园那座乌黑的雕像,生硬顽固,沉重冰冷。所以,对于他的文章,我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顾不上旅途的劳累,凭着模糊的记忆,从书橱底部好不容易翻出了那本比我大整整16年的《鲁迅全集》,那是我爸爸珍藏的。书页早已泛黄,书角也翻卷起来,平时我连瞧都不瞧一眼的鲁迅的文章,此刻却捧在手心如获至宝,那是因为我游历了绍兴——先生的老家。

  游玩的时候只是单纯的游戏,而现在却想来次神游,读着那些昨日我目睹过的地方在文中不断出现,这种感觉很奇特,于是我后悔游玩之前没有仔细拜读,到了那里只拍张照,投下匆匆一瞥,只是游玩,鲁迅依然离我很远。现在我有些恶补似地读他的文章,也许是为了寻找昨日的绍兴之游的点点滴滴,还无法能够仔细地体味。

  认识了《孔已己》,也像认识了一个那个时代的麻木不仁自甘堕落的书生,也是当时中国一大批文人悲剧命运的典型代表。

  品尝了那一味令人惊心的《药》,令我深深体味到当时国人的迂腐愚昧和不开化。

  回了趟《故乡》,那西瓜地上戴着银项圈、捏一柄钢叉的少年闰土浮现在眼前,我和作者一样感受到了隔世的悲凉。

  翻开《阿Q正传》看到的是他可笑的活和可悲的死。

  于是只能在《祝福》里听着祥林嫂一遍遍地诉说。

  累了,跟着双喜他们一同去看《社戏》,一同划船,偷吃罗汉豆……

  啊,我终于相信鲁迅的文章是不死的,没有我想像中那么晦涩,难懂。我开始相信先生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啊,好书是耐读的,读的人多了,变成了名著,那呈现出的旺盛生命力,那感染人的可以浸透人灵魂的生命力,让人震撼,发人深省。正如《呐喊》,正如《朝花夕拾》……

  我曾迷恋过那些所谓的凄美的爱情小说,魔幻小说,如同迷恋那一只抹着浓浓的鲜奶的蛋糕,那层奶油能带给人的味觉暂时的甜蜜,吃多了会腻,甚至反胃,它不能给饥饿的胃以安全感。

  因此我想问问诸位,你的身体更需要蛋糕上的奶油还是奶油下的蛋糕呢?

  想想现在的某些作家,一味追求情节来迎合读者,使迷茫的读者暂时进入一个虚幻的精神世界,然而故事结束了,留不下值得回味的东西,人们便又找不到方向。

  倒不如去读一读鲁迅,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那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去感受他的阳刚之气,爱憎分明……活着,爽一些。勇往直前,大步地走近鲁迅,像他一样对生活充满执著,对明天充满希望。

  我读鲁迅,我希望离先生近一些,再近一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