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育儿网
^
谁话沉香歌风月

  你有没有听见她遗留在青石板路上的零碎脚步声?

  你有没有目睹她盛放在夜上海的旗袍上的妖娆玫瑰?

  你有没有嗅到她为你点上的茉莉香片清苦的余味?

  旧上海暧昧的胭红的天空下,那女子唱出一季繁华,一生凄凉。

——题记

  旧上海,十里洋场,纸醉金迷。她以绝佳的才情,纵横于文坛之上。

  她叫张爱玲。

  隔着一个世纪的门槛,我读她。华美多情的文字,像黑暗里开出的花,丢至地板,一朵朵掷地有声,碰撞在一起便牵出些携着质感的细碎声响。于是,你心扉内那扇紧闭的门被推开了,你脑海深处那根最柔软的神经被敲响了,你沉溺在她悲伤却不失美感的歌中,你的回忆被泪水浸湿了。

  是的,她的文字是病,心灵的病,身上的病,读之不觉,放下故事才发觉,那曲绵长的歌,早已萦绕着你,漫过你的头顶,让你窒息。

  她的文字像青春一般馥郁,可剖开后才明了,青春的内部伤痕累累。

  爱玲唱起《金锁记》。长安的出生本就是一个错误,一个悲剧,一场注定毁灭的人生,是曹七巧手心里已然浑浊的泪珠,是痴情女子一个爱着却又恨着痛着最后麻木着的眼神。七巧有什么错呢?她只是一个被爱情欺骗了的女子啊。我看她颓然坐在椅子上,看她用枯皱的手触碰镜子里的韶华已逝,看她缓缓将金镯子往上推,曾经丰润的手臂已随年少的记忆被埋葬在用眼泪种下的森林,芳华不在,幸福不在,美好不在,人不在,爱,亦不在。

  只有七巧懈怠于抹去的一枚泪滴,趴在她脸上,渐渐失去痕迹。

  金色枷锁,锁住女子一生。

  爱玲唱起《半生缘》。

  谁用尽力气只换来半生回忆。

  谁陷入爱中却又无可奈何的离开。

  谁的爱被命运的车轮碾碎只剩一季荒凉。

  当曼桢成为曼璐用以谋取幸福的牺牲品,当世钧守候树下等待女子柔媚的身影而未遂,爱被杀了。再没一个沈世钧望着梧桐雨中顾曼桢离去的背影,然后踩着梧桐碎叶甜蜜地离开。风干的爱恋是最伤人的歌。

  谁还会为她窒息。

  谁还会为他窒息。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最荒凉的句子。”爱玲说。

  “因为牵手之后必然是永久的放手。”

  爱玲笔下的女子必是最美丽的歌,青春被划下浓重的一笔,奢华,热烈。

  而爱玲却为每一个女子种下伤口,只流血不结痂。血从伤口处渗出,汩汩不断,横亘过布满疮痍的心口,是女子绵绵不断的挽歌。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爱玲说。

  于是女子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唱起华美的歌。也许不完美,却教会人坚强。

  十年前,爱玲携着一个世纪的眩目的灿烂与孤寂,从人生中退场。

  十年后,我们在时光的缝隙中瞻前顾后。我们一直未完成,延续她华美的歌。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却还没完——完不了。”

  点评

  读着这样浸透着灵性的文字,我苦恼于生涩的笔触无法表达出我对这语言盛宴的钟情。这是一曲作者对张爱玲痛惜的挽歌,是作者对张爱玲文字灵魂的解读。

  我叹服于作者精确完美的表达。“暧昧的胭脂红”是作者对爱玲生活环境传神的描述,“一季繁华、一生凄凉”是作者对爱玲一生精确的注释,作者用词准确到位:“曾经丰润的手臂已随年少的记忆被埋葬在用眼泪种下的森林”,“华美多情的文字,像黑暗里开出的花,丢至地板,一朵朵掷地有声,碰撞在一起便牵出些携着质感的细碎声响”这些语句,含蓄、优美、充满表现力:“只有七巧懈怠于抹去的一枚泪滴,趴在她脸上,渐渐失去痕迹”,这“懈怠”一词用得多么神妙,连泪滴都懈怠抹去,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哀伤、怎样的麻木、怎样的无助、怎样的痛楚!作者对张爱玲的解读,入心入肺,透入骨髓!

  我惊诧于作者精致巧妙的构思。作者巧妙地将话题“歌”解读成:歌唱——源自心灵的表达、抒写、创作,入情、入境、入理地引导我们走进张爱玲,解读张爱玲,品味张爱玲,进而引导我们品析《金锁记》,深入《半生缘》,去认识张爱玲笔下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

  我喜欢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形式。文章用题记点示主题,用空行分段的形式逐层解读,用完美的结句引人深思,的确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充满着文化内涵。

  爱玲是用心灵去歌,作者是用灵魂去读。这篇中考美文让我联想到几年前的全国高考优作《赤兔之死》,联想到2004年的福建高考优作《晶莹雪﹖寂寞林》,联想到今年的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月圆是画 月缺是诗》,我深深的体会到,走进一部名著,读透一个作家,徜徉于文学殿堂,对于写作多么重要。能如此,同学们的笔下就有无限的风光,同学们的心中,也必然有绵绵无尽的歌!

  点评者:厦门一中 黄小娟老师

厦门晚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