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物描写的的基本方法
《春》、《海滨仲夏夜》、《秋魂》、《济南的冬天》,一年四季,美景处处皆是,无不令人留连忘返。泛舟书海,或人文的,或自然的景物画卷,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我们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多角度地观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发现自然、人文景物的丰富多彩,捕捉景物的特征,得到有益的启示,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做到这一步,首先得掀起 “美景”的盖头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图的: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图。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3.用虚实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1”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观其形,察其色,嗅其味,听其音。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熟视无睹,没有去有意注意罢了。“2”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是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依赖于阅读和写作实践,是妙手偶得,也是艺术修养的积淀。
在此,我们不妨把描绘景物的手段作一个简要的概括:
1.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观察、体验、感悟。
2.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3.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等表现手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初步撩开了“美景”的面纱了。
以上这些手段不仅适用于自然景物描写,也适用于人文景物的描写。如:“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里有视觉观察,也有修辞的运用,还有点面的结合。
二.景物描写的审美评价
“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有了这些手段,我们还“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在文学作品中,没有单独存在的纯景物描写,它或渲染气氛,或衬托人物,或抒发感情,或揭示背景等。因此,领悟景物描写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就尤为重要了。
就渲染气氛而言,有以乐写乐,如:“今天早晨,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一路上,花儿对我微笑,小鸟为我唱歌……”这是小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形式;有的以乐写哀,如《祝福》中以喧闹、热烈、喜庆的“祝福”场面来衬托祥林嫂之死的悲惨;也有的以哀写乐等。
就衬托人物而言,如《七根火柴》中以草地气候的恶劣、变化无常来衬托无名战士保存火柴的艰难,进而突显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
就抒发感情而言,写景抒情类的文章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就揭示背景而言,“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沙皇统治之下的社会经济的冷落、萧条跃然纸上。
因此,我们又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
4、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弄清作者对景物的感悟和思考,领悟景物描写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享受审美乐趣,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成功的景物描写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开掘其价值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我所用,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文章表面或文字本身,必须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一部《红楼梦》我们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中学生来说,不可能面面俱到,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评价。把握切入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最大限度地有所把握即可。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是要求学生能有创造性地学习。
我们可能的这样的生活经验:当心情舒畅的时,看什么都顺眼,听什么都舒服。当你心情郁闷时,看什么都碍眼,听什么都闹心。就以蛙噪虫鸣为例吧,蛙本无情,虫亦无意,但如果心情不同,听的结果载然不同。有人充耳不闻,因为他正徜徉于自己的“壶中天地”。有人认为是小夜曲、是交响乐、是天籁之音,因为他心情舒畅、豁亮、恬静;有人以为是噪音、是嘲讽,是丧钟,因为他烦躁、失落、绝望。放耳声音的世界,夜半蛙声午时蝉,夏日雷鸣冬日风均无情无意可言,可言的只是自己的心情。《岳阳楼记》中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不正是很好的例证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曾见花流泪、酒肉臭?杜公不愚,是因情伤景哀啊!《果树园》中的早晨是翻身农民的喜悦和兴奋,也正是李子俊女人的内心惶恐不安和失落。
“美景”之所以美,正是我们对它进行了这样一个系列的分析和思考。当我们掀起 “美景”的盖头,由浅入深,把握它的规律以后,用它来指导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